蒙古族的瑰寶——江格爾2(3 / 3)

江格爾的夫人永遠像16歲少女的阿蓋·沙布塔拉。她向左看,左頰輝映,照得左邊的海水波光粼粼,海裏的魚兒歡快地跳躍。她向右看,右頰輝映,照得右邊的海水浪花爭豔,海裏的魚兒歡快地跳躍。

在介紹和讚美之後,藝人們由序詩轉入正題,敘述勇士們的一次次英雄業績。

《江格爾》作為一部長篇英雄史詩,史詩采用浪漫主義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江格爾、阿拉譚策吉、洪古爾等英雄形象。

在描寫寶木巴汗國的締造者江格爾時,反複敘述了他苦難的童年與艱苦的戰鬥經曆,把他描寫成一位機智、聰明、威武、能幹,深受群眾擁戴,為寶木巴事業奮鬥不息的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

江格爾作為一代開國汗主,是國家的締造者、組織者和領導者,受到眾勇士和人民的衷心擁戴。他成了眾勇士的榜樣、頭腦和靈魂,人民的希望,是寶木巴繁榮昌盛的象征。

此外,史詩還塑造了勇猛善戰的洪古爾、大力士薩布爾、智慧的阿拉坦策基、外交家美男子明彥、能言善辯的凱古拉幹等英雄形象。這些理想化的正麵形象大都是半人半神式的英雄。

他們一方麵有著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稟性特征,又有著天神的非凡智慧和本領。這些英雄不但具有嫉惡如仇、勇猛善戰、忠於家鄉、忠於人民的共同性格特征,而且具有比較鮮明的個性特征。

不僅如此,即使那些性格相近的人物也各有特點。例如,洪古爾、薩布爾和薩納拉三員猛將,一個大公無私,一個忠誠老實,一個有時不免計較個人名譽,在性格上仍有一定的差異。

《江格爾》描寫最成功的英雄形象是洪古爾。史詩飽含感情地說洪古爾身上集中了“蒙古人的九十九個優點”,體現了草原勇士的一切優秀品質。

他對人民無限忠誠,對敵人無比痛恨,有山鷹般勇敢精神,有頑強不屈的鬥誌。他熱愛家鄉、熱愛人民,不畏強暴,為了寶木巴粉身碎骨也心甘情願。

洪古爾的形象比較突出地體現了蒙古民族那種吃苦耐勞,頑強堅定和英勇尚武的性格。

草原英雄離不開駿馬,因而史詩除了突出歌頌英勇善戰的騎馬英雄江格爾及其部下,還同時突出表現了主人公與其戰馬之間親密無間、唇齒相依的關係。

《江格爾》塑造了一個個神奇的駿馬形象,像江格爾的阿蘭紮爾駿馬、洪古爾的鐵青神駒,都是英雄最忠實的朋友和得力助手,它們能夠自由馳騁於宇宙三界,能夠幫助主人出主意,在主人遇到災難時能夠保護主人。

江格爾的馬叫“阿蘭紮爾”,通達人情世故,甚至會說人話,有如神靈一般無所不能。詩中這樣描寫它:

阿蘭紮爾的豐滿的臀部,

集中了一切瑰麗;

阿蘭紮爾的眼睛,

集中了一切銳利;

阿蘭紮爾的挺勁的前腿,

蘊藏著一切速力;

阿蘭紮爾的挺起的胸脯,

和阿爾泰山一樣齊;

阿蘭紮爾的堅硬的四蹄,

能把敵國的土地踩成稀泥。

《江格爾》還塑造了很多暴君形象,如凶惡的沙爾·古爾古、殘暴的哈爾·黑納斯、芒乃汗以及多頭惡魔蟒古斯等。此外,史詩還較為出色地刻畫了一些普通勞動者的形象,在藝術創作方麵也是別具匠心的。

並且,《江格爾》還運用了想象和誇張的寫作手法,這些手法體現在對寶木巴的描寫,對英雄人物和美女的描寫,對戰鬥場麵和戰馬的描寫,以及對敵人的描寫,而且文字生動優美。

如對江格爾的宮殿是這樣描寫的:

江格爾的宮殿壯麗雄偉,

六十六個簷角淩空欲飛,

八十八個紋窗璀璨奪目,

七千根畫棟絢麗多彩,

巍峨的宮頂穿過雲海,

距那天宮隻有三指遠。

珊瑚瑪瑙鋪地基,

珍珠寶石砌牆壁,

萬有的至高的主宰者,

是孤兒江格爾。

他坐在四十四條腿的寶座上,

光輝燦爛,好像十五的月亮。

史詩對江格爾妻子阿蓋的美麗的描寫,也具有同樣的特點:

阿蓋向左看,左頰輝映,

照得左邊的海水波光粼粼,

海裏的小魚歡樂地跳躍。

阿蓋向右看,右頰輝映,

照得右邊的海水浪花爭豔,

海裏的小魚歡樂地跳躍。

史詩為了強調表現某一人物和事物,大量運用了數字的誇張。如寫英雄薩納拉身穿“七十層厚的戰袍,七十層厚的戰袍上披掛著八層鎧甲”。寫千裏眼則用“七十個人也抬不動的大碗,一氣幹了七十五碗美酒,一連又喝了八十五碗醇酒”。

描寫洪古爾的威武,說他“腹粗八十五尺,腰圍三十五丈,洪古爾身上凝結著十二頭雄獅的力量”。有一回,他被魔王芒乃射中一箭,竟用了12個勇士,才把他身上的箭矢拔下來。

洪古爾使用的寶弓巨大無比,要用500個力士才能給他上弦,一箭能射穿50個敵人的頭顱。

明彥跑進魔王昆莫的宮殿,用利劍在魔王身上捅了71下,才使魔王從睡夢中醒了過來。魔王的勇士紮拉幹一步能跨一條河,兩步能躍一座山。

這些想象和誇張的語言描寫,表現出一種粗獷雄渾的精神氣質,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江格爾》的民族性還表現在語言運用、表現手法等諸多方麵。如運用豐富優美的衛拉特民間口語,融合穿插蒙古族古代民歌、祝詞、讚詞、格言、諺語,以及大量采用鋪陳、誇張、比喻、擬人、頭韻、尾韻、腹韻等。

總之,《江格爾》像一座民族曆史畫廊,又似一座博物館,更像那遠古民族向後人彈奏的一部天籟曲,訴說著蒙古人民的古老傳說。

[旁注]

韻文 指有韻的文體。與散文相對。如詩、賦、詞、曲和有韻的頌、讚、箴、銘、哀、誄等。是講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數要使用同韻母的字作句子結尾,以求押韻的文體或文章。

三界 在佛教術語中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或指斷界、離界、滅界等三種無為解脫之道。在薩滿教術語中則指宇宙上、中、下三界。

民歌 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今天所說的民歌,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

諺語 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和諺語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語、歇後語、俗語、警語等。

[閱讀鏈接]

《江格爾》通過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和生動的藝術形象,描繪了洋溢著草原生活氣息的風景畫與生活圖景,體現了蒙古民族特有的性格特征和審美情趣,在藝術風格方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史詩滿懷深情地描繪了阿爾泰山的奇壯景觀,對古代衛拉特部落的生活環境,作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渲染。

蔚藍的寶木巴海,高聳入雲的阿爾泰山,翡翠般的千裏草原,一望無際的銀色沙漠,嘶鳴奔騰的馬群,瑪瑙般的牛羊,光芒四射的巍峨宮殿,構成一幅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草原特有風景畫。

在遼闊的草原上,牧馬人拿著套馬杆翻過高山,越過湖泊,追逐奔馳的烈馬的精彩場麵,嫩綠的牧場上舉行著的“好漢的三種競賽”的情景,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