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美談——風物傳說1
地方風物傳說,是指關於某一地區風俗習慣、自然景觀等的解釋性傳說。這類傳說其地域性十分明顯,很多傳說僅僅為某一地方所特有,但有些故事卻廣泛流傳。
地方風物傳說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對於特定的人文物和自然物的來龍去脈給予說明解釋。它經常運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變化的手法,把風物介紹、故事、說明解釋3種成分結合在一起,以敘述現實生活的方法進行創作。通過這些藝術加工,便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民間傳說。
拯救藏族眾生的格薩爾
那是在我國的南北朝時期,在雅礱河穀,藏族先民雅隆部落已由部落聯盟發展成為奴隸製政權,並逐漸將勢力擴展到拉薩河流域。
629年,吐蕃讚普鬆讚幹布遷都拉薩,削平內亂,在青藏高原上逐雄爭霸,征服了許多小部落王國,並在大臣祿東讚協助下,正式建立奴隸製國家吐蕃王國,成為青藏高原上的強國之一。
鬆讚幹布統一了吐蕃全境後,施展宏圖大略,並通過發展生產,創立文字,製定法律,立官製、軍製,使吐蕃社會和藏族人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這種背景和環境下,藏族人民把自己欽佩敬仰的領袖,把他的超人智慧和力量,以及他的豐功偉績的事跡傳說,編成詩的形式,在民間口耳相傳,形成了藏民族獨有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藏族人民生活在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人們安居樂業,和睦相處,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晴朗的天空變得陰暗,嫩綠的草原變得枯黃,善良的人們變得邪惡,他們不再和睦相處,也不再相親相愛。霎時間,刀兵四起,烽煙彌漫。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為了普度眾生出苦海,向阿彌陀佛請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天神的兒子推巴噶瓦發願到藏區做藏人的君王,他就是格薩爾王。
為了拯救藏族眾生的痛苦和不幸,為了弘揚人間善業,格薩爾受天神驅遣,降在人間。他肩負的道德使命是:
教化民眾,使藏區脫離惡道,眾生享受太平安樂的生活。
格薩爾是一位集神、龍、念三者之精英為一體的、神人相結合的大智大勇的英雄。格薩爾降臨塵世後,他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在他剛降臨人間後,就多次遭到陷害,但由於他本身的力量和諸天神的保護,不僅未遭毒手,反而將害人的妖魔鬼怪殺死。
格薩爾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為民除害,造福百姓。在格薩爾未滿5歲前,就對雜曲河和金沙江一帶的無形體的鬼神做了許多降伏、規勸、收管等數不勝數的好事,讓百姓安居樂業,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
在格薩爾5歲時,陰險毒辣的叔父晃通對他和他的母親進行迫害,父親和嶺國百姓也對他產生誤解,最後被驅逐到最偏遠、最貧窮的瑪麥地方,生活貧困,處境艱險。即使如此,他仍不氣餒,始終牢記自己所肩負的道德使命,總是千方百計地為故鄉的人們謀利益。
後來,格薩爾返回嶺國參加賽馬大會,他未來的嶽父代表嶺國百姓向他致祝辭,希望他成為一個專門鎮壓邪鬼惡魔的人,希望他做一個揚棄不善的國王。
格薩爾不負眾望,當他賽馬成功、登上嶺國國王寶座後,立即向嶺國百姓莊嚴宜稱:“我是雄獅大王格薩爾,我要抑暴扶弱除民苦;我是黑色惡魔的死對頭,我是黃色霍爾的製服者;我要革除不善之國王,我要鎮壓殘暴和強梁!”
格薩爾知道光靠決心不用武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此他說:“那危害百姓的黑色妖魔,若不用武力去討伐,則無幸福與和平。”
格薩爾一生先後用武力降服了魯讚、白帳王、薩當和辛赤等四大魔王,並征服了數十個魔國與敵國,用他那非凡的神威和超人的智慧,消滅、製服和收降了數不勝數的妖魔鬼怪,忠實地實踐了他曾經立下的“降伏妖魔、造福百姓,抑強扶弱、除暴安良”的道德誓言。
當功成名就,一切都如願以償時,格薩爾就辭別人間,返歸天界。他就是這樣,用他堅定的道德信念和切實的道德實踐,保衛了嶺國的國土,給嶺國人民帶來了幸福和安寧的生活。
格薩爾理所當然地受到了“雪域之邦”的“黑發藏民”們的愛戴和熱烈擁護,成為藏區人民心目中光輝奪目、光彩照人的理想人格典範,被人們敬稱為是“製服強暴者的鐵錘,拯救弱小者的父母”。甚至連魔國的百姓也因格薩爾替他們消滅了妖魔、除卻了苦難而對他感恩戴德。
《格薩爾王傳》史詩在產生之前,在藏族民間,就已經流傳著格薩爾或類似格薩爾的英雄故事和歌謠。後來,經過僧人們的整理,把民間長期積累的豐富的歌謠和英雄故事,整理剪裁和布局,才形成了有完整的內容和嚴謹的結構,在藏族民間藝人中長期口耳相傳的長篇英雄史詩。
格薩爾王這一英雄人物的原型,取自吐蕃王朝特定曆史階段,各個時期的傑出人物的各個側麵。他是活躍在青藏高原,並與周圍各國、各民族有緊密聯係的天之驕子們的典型代表,是一個虛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