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織品——麻棉布藝(2 / 3)

《詩經·陳風》裏有記載:“東門之池,可以漚麻”;“東門之池,可以漚紵”。這說的是大麻和苧麻采用池水漚漬的辦法進行脫膠。這是利用池水中天然繁殖的某些細菌能分解麻類韌皮中的膠質,從而起到脫膠作用,工藝纖維也就被分離出來。這種漚漬脫膠方法直到現在農村中仍在采用。

苧麻除用漚漬脫膠外,也可以用煮的辦法。但是用煮的辦法給苧麻脫膠,水裏必須加入石灰等強堿性的物質。我國古人已經知道用蜃灰來練絲綢了,所以一定也知道用石灰汁可以煮苧麻。

苧麻除用漚、煮脫膠外,在宋元時期又創造了半浸半曬的新方法。加工過程是把用石灰水煮過的麻縷用清水洗淨以後,攤在鋪在水麵的竹簾上,半浸半曬,日曬夜收。

由於半浸半曬,日光紫外線和水起界麵反應放出臭氧,把纖維中的雜質和色素去除,這就起到了漂白的作用。此外,還有用硫磺熏蒸的方法來漂白葛麻織物的。

我國除中原地區發展葛麻紡織生產外,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也精於紡製苧麻布。如聞名西南的闌幹細布,織成的圖案如綾錦,五彩繽紛。此外,著名的蜀布也曾經運銷到印度並且轉輸中亞、西亞一帶。

唐宋以後,苧麻織物加工更是豐富多彩。如浙江諸暨的“山後布”,就是“皺布”,所用的麻紗專門加了強拈,織成的布精巧纖細。如果放入水中,由於吸水收縮而形成米粒一樣的“穀紋”來。又如南宋靜江府,在織布前把苧麻紗用調成漿狀的滑石粉上漿,這樣織出的布又厚實又堅牢。

此外,當時廣西邕州地區即南寧地區生產一種名叫“綀子”的苧麻布,據《嶺外代答》介紹說,用它“暑衣之,輕涼離汗者也”,“一端長四丈餘”,“而重止數十錢”卷起來放到小竹筒裏“尚有餘地”,可見它精細至極。

到了清代,廣東和湖南地區又生產一種用苧麻紗和蠶絲交織而成的“魚凍布”,“柔滑而白”,並且“愈洗愈白”。

我國盛產的葛麻紡織品,以後隨著棉花的廣泛種植和利用,便逐漸失去了它先前的地位。但是大麻到清光緒年間美國還專門從我國浙江移植到肯塔基州,成為麻紡織工業原料之一。

苧麻這種被譽為“中國草”的紡織原料,大量出口到歐、美各國,到現在也仍舊馳名中外。它的紡織產品夏布也運銷到世界各地。

我國古代的棉紡織起於宋代,棉花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北宋時,棉花在兩廣和福建普遍種植,南宋時推廣到長江流域。

當時南方種植的棉花是從東南亞一代傳入的木棉,結桃多,產量高。福建一代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憂貧”的說法。棉花逐漸成為兩宋時期重要的經濟作物,這為棉紡織業的興起創造了條件。

兩宋時期已經有一套擀、彈、紡、織的棉紡織工具。比如宋人《紡車圖》和出土的南宋棉毯,體現當時高超的棉紡織技術。由於棉紡織業興起的時間不久,棉紡織品在當時居民的衣料中還不占主要地位。

元代,隨著棉花的大麵積種植以及棉紡織技術的發展,促使棉紡織也興盛起來。棉布逐漸成為全國人民主要的衣著材料。

元代的棉紡改革家黃道婆,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棉紡織家。她將海南島黎族的棉紡織技術在烏泥涇傳授開來,烏泥涇一帶織出的崖州被褥麵料便以“烏涇被”名聞各地,

黃道婆還改進了當時的棉紡織工具,其中有手搖兩軸軋擠棉籽的攪車,有竹身繩弦的四尺多長的彈弓,有同時可紡三錠的腳踏紡車,有同時可繞8個棉紝的手搖紡車等。在黃道婆傳授和改進技術的基礎上,烏泥涇及其周圍地區的棉紡織業很快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後來又逐漸傳播到了長江中下遊的廣大地域。

明代,棉布生產進一步發展,呈現出取代價昂的絲織品和產量少的麻製品的趨勢。明代《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說:“凡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棉紡織業在江南的鬆江地區十分發達,被譽為“以棉布衣被天下”。

棉紡業使用的加工工具有明顯的改進。棉花去籽工具的攪車,原來需兩人操作,晚明時隻用一人。當時的科學家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說:

今之攪車,以一人當三人矣,所見句容式,一人可當四人,太倉式兩人可當八人。

明末的紡紗車,改進元代以來的三繀紡車為四繀乃至五繀紡車,大大提高了紡棉紗的功效。

棉紡業的發展和明代棉花種植麵積擴大與產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係。據記載,上海至太倉是一個大產棉區,也是一個商品棉花的集散地。明萬曆年間,富戶陳積的棉花如山。此時,棉花大麵積種植在山東河南地區已漸普及,而且北方產品已經向南方傾銷。南北棉花產量的激增,直接促使棉紡業的發展。

明清以來,農家小戶還多是手搖單錠小紡車,棉紡發達地區單人紡車仍以“三錠為常”,技藝高超的鬆江府紡婦“進為四錠”。清末,在拈麻用“大紡車”的基礎上,創製出多錠紡紗車,成為我國國的手工機器紡紗技術的最高峰。

明代棉布產量較多,除自足之外尚可出口。清代後期“鬆江大布”,“南京紫花布”等名噪一時,成為棉布中的精品。

[旁注]

韌皮纖維 韌皮部的組成部分之一,由兩端尖地細長細胞構成,質柔韌,富於彈力。大多數樹木和亞麻等具有網狀脈葉子的顯花植物,莖部的木質化柔軟纖維,可用於紡織或製繩。商業用韌皮纖維有亞麻、大麻、黃麻、槿麻、苧麻、玫瑰纖維和菽麻等。

滑石粉 為白色或類白色、微細、無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油膩感。無臭,無味。具有潤滑性、抗黏、助流、耐火性、抗酸性、絕緣性、熔點高、化學性不活潑、遮蓋力良好、柔軟、光澤好、吸附力強等優良的物理、化學特性。可作藥用。

黃道婆 (1245年~1330年)又名黃婆,黃母。鬆江府烏泥涇鎮人。宋末元初知名的棉紡織家。曾師從黎族人學會運用製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由於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以及推廣先進的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清代被尊為布業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