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剛柔相濟的黃岩女人(2 / 3)

黃岩女人對橘子和橘樹有著特別的感情。黃岩有放橘燈和“打生”的習俗。舊時每到正月十五,黃岩人就跑到澄江上放橘燈,橘燈以橘製成,每隻橘子的上端剝開一小部分,取出橘肉後製成橘燈。元宵之夜,幾千盞橘燈在水中漂浮,水麵上跳躍著紅紅的火苗,煞是好看。放橘燈時,女孩子總要許個願,而上了年紀的婦人則祈求佛祖保佑平安。

除了放橘燈,過去每年立冬橘子即將開摘時,黃岩的橘農還會舉行“種橘福”的儀式,祭祀橘神,祈求橘神保佑橘子豐收。是夜,一些婚後多年沒有生育的女人悄悄約好,到結橘最多的橘林中去“打生”。“打生”時,婦人手執橘枝去打另一婦人,邊打邊問:“會生嗎?會生嗎?”被打的婦人含羞答曰:“會生的!會生的!”民間流傳的“打生”歌道:“紅橘樹下夜三更,女伴相邀去打生。不管旁人來偷聽,‘會生’自己叫連聲。”這種充滿民俗風情的畫麵,是黃岩獨有的。除了這些,這裏還有橘花詩會,很是風雅。

一到秋天,黃岩女人的皮膚就會變黃,倒不是因為此地黃臉婆多,而是因為吃多了橘子。對黃岩女人來說,天下再也沒有比橘子更好吃更有感情的水果了。

綿裏藏針。

上天其實是眷顧黃岩的,這裏有大糧倉,台風也很少在這裏登陸,黃岩給人的感覺就是風調雨順,風平浪靜。這個城市掩映在江南的桃紅柳綠中。溫黃平原這個台州最大的糧倉,造就了黃岩人“民靜而安,俗樸而儉”的人文性格。因為倉廩實,不必為衣食發愁,黃岩人在相當長的時間裏,自得其樂,有一種陶醉感和滿足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黃岩女性,也是安逸自在的。她們內心平靜,感情細膩豐富,對人生並不好高騖遠。因為生活富足,加上生存競爭相對來說不算激烈,很多黃岩女人都願意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她們有闖勁,但不會太拚命;有眼界,但不會太開闊;有點小心眼,但不致太過頭;有些小世故,但並不令人討厭。你有事找她,她會幫你,但絕不會豁出去幫你。黃岩女人不太願意承受太大的壓力和波瀾,看上去都比較溫柔,甚至溫順,很是討人喜歡。那種“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可人兒,黃岩最多。

黃岩女人說話特別好聽,若說什麼吳儂軟語,在台州,大概隻有臨海話和黃岩話配得上這四個字。黃岩女人一開口,腔調軟軟糯糯的,女人味十足。對於黃岩方言,民間早就編排出“你忒我忒腳肚腿”的段子,黃岩腔的柔順讓各地的人都聽著相當順耳。台州電視台“阿福講白搭(白搭,台州話,閑話之意)”中的阿福,講的就是一口黃岩話,雖然北邊和南邊縣市區的人看了這個節目,有點不服氣,說:“黃岩話哪能代表台州話呢!”但這個節目依舊是最受歡迎的本土方言節目,因為黃岩話好懂又好聽。要是用難懂又硬實的玉環話、天台話、仙居話來“講白搭”,那真夠聽眾的耳朵受罪的。

雖然現在黃岩給人以麵目模糊的感覺,但要在台州女人中辨認出黃岩女人還是很容易的,因為黃岩女人給人的印象總是不冷不熱、不溫不火,談吐淡定、衣飾得體,說什麼都是雲淡風輕,幹什麼都好像遊刃有餘。

黃岩男人關心時政,在飯桌上,男人喜歡嚼些所謂的官場內幕,雜七雜八的政治秘聞。女人則不愛聊這些聽這些,她們交流哪裏可以喝到好茶,哪場電影值得一看,在哪裏可以淘到便宜貨。黃岩女人看上去都有小鳥依人的感覺,實際上,她們相當獨立和能幹,也有心計,綿裏藏針是她們的生存之道。因為不想當出頭鳥,她們很少會被人當成靶子打,因為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她們能把生活過出獨特的滋味。

黃岩女人不喜歡大風大浪。她們很少有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倔勁,也缺少迎接大風大浪的勇氣,她們甚至不願意接受太大的轉型和挑戰,對人生的態度是:六分醉,七分飽,八分愛正好。情深不壽,歡喜正好。她們不願幹破釜沉舟沒九分把握的事,對事業如此,對感情也是如此。有位黃岩女人在工作上受了點委屈,一番抱怨後對人說,她希望有王朔說的那種“姨太太的命”——“既不負責又受寵佃戶死活一概不問隻管享福時不時和長工偷個情”。

黃岩邪。

黃岩的舊城已經老了,滄桑、保守而世故,黃岩的新城,則充滿了血氣和激情。黃岩的人文性格,也有兩麵,一麵耽於安逸、喜歡跟風,一麵敢於開拓、勇於創新。

黃岩人敢想敢幹,開風氣之先,中國第一份支持股份合作製經濟發展的地方法規就是黃岩縣政府出台的。20世紀90年代,黃岩有家利民皮鞋廠,生產的“天牌”皮鞋比現在的“奧康”皮鞋出名多了。天牌皮鞋是第一個在地方黨報《台州日報》頭版上打出整版廣告的台州企業,它的廣告語是“天牌皮鞋走天下,一路風光一路情”,當地很多中年人到現在還記得這個廣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