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日關係:曆史是什麼(1 / 1)

中日關係:曆史是什麼

金一南專欄·戰略思索

金一南,本刊顧問,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副軍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略、國際衝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2001年3月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赴美國國防大學講學。

若說中國與哪一個國家的關係最難說清的話,恐怕就是日本。

從曆史上看,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給日本以如此巨大的影響。從漢字到圍棋,從《論語》到《法華經》,日本人幾乎一成不變地從中國學去了這些文化精髓。近代以來這種影響又反了過來。明治維新之後,西方先進的思想通過日本源源不斷流向中國。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相互間的影響使雙方都受益匪淺。一衣帶水必然聯係方便,影響方便;一衣帶水也還有另一麵:掠奪方便,侵略方便。但這種掠奪和侵略就再也不是雙向的了。

中國從古至今,沒有侵占或掠奪過日本。而曆史上卻沒有哪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給中國造成如此巨大的傷害。自甲午戰爭始,哪一次針對中國的戰爭,都少不了日本;哪一個帝國主義殺人,都不像日本人那樣在南京屠城。

這些因素的混合,如同清水石灰黏土細砂的攪拌一樣,澆鑄成堅硬無比的三合土。不管雙方願意不願意,承認不承認,正視不正視,中日兩國20世紀的恩恩怨怨,21世紀的關係發展走向,不得不踏在這個基礎之上。

我們今天已經不用再去一個一個地細算,有幾個日本首相參拜過那間幽暗的靖國神社了。我們今天也不用再去細算,日本的曆史教科書正在第幾次或第十幾次被修改。在多個亞洲國家的一片抗議聲浪中,日本真像其所想表現的那樣安之若泰嗎?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曆史是什麼?有人說曆史是教師,有人說曆史是婢女。前者可得教益,後者可任蹂躪。一部明治維新以來的日本侵略擴張史,對相當一部分日本政要來說,就既是教師,又是婢女;既可將其恭敬於廟堂之上,又可將其玩弄於股掌之間,全看當時的需要而定。

第三個問題:美國為什麼不反對日本參拜靖國神社?美國為什麼不反對日本修改教科書?美國與多數亞洲國家一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共同戰勝了日本侵略者。日本修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對美國就毫無影響嗎?尤其是亞洲多數國家雖然被稱為二戰的勝利者,卻都在戰爭中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並且都沒有對日本造成相近程度的傷害。勝利者與失敗者之間在生命損失和社會物質財富損失方麵的極度不平衡,在世界戰爭史上也屬罕見。

戰勝國中,唯有美國對日本造成了比美國受損更大的傷害。廣島一顆原子彈,8萬餘人死亡,長崎一顆原子彈,6萬餘人死亡。在投原子彈之前的1945年1月東京大轟炸,造成8萬餘人死亡、10萬人重傷……

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美國實現了戰後對日本的占領。

今天日本的民意調查顯示:民眾最仰慕的國家就是美國。美國不屑於什麼靖國神社、不屑於什麼教科書,因為日本幾乎按照美國的要求做了每一件事情。在日本,那些修改教科書的人和參拜靖國神社的人,在曆史問題上對亞洲所表現出的頑固與傲慢,與對美國所表現出的謙恭與順從反差如此巨大,真令亞洲所有人大惑不解。我們的地理位置如此之近,我們的心理距離為何如此之遠?如果一個民族除了仰視、就是俯視,又該如何與其他民族平等相處?

日本多屆政府都宣稱追求使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目標無可非議。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人比中國人更希望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可是當我們看到在橫須賀成為太平洋美軍第七艦隊司令部後,日本政府又將東京附近的橫田作為太平洋美軍空軍司令部、將神奈川的座間市作為太平洋美軍陸軍司令部,使自己國土遍布外軍基地和指揮機構,世界上哪有這樣的“正常國家”?

中日今天的矛盾,決不僅僅是一個對曆史的態度問題。不參拜靖國神社、不修改教科書就萬事大吉了?事情絕非如此簡單。更加根本的是如何看待鄰國的發展。

我從來不懷疑日本國內的友好力量。中日兩國世世代代交往下去、友好下去,不僅是中立國領導者曆來的態度,也是中國普通百姓的心願。中國所有對日本過去戰爭罪行的譴責是出自曆史事實,出自希望對方真正汲取教訓、不再使悲劇重演的真誠願望。

中國的藍圖是發展經濟,建成小康,21世紀中葉實現民族複興。中國願意和周圍所有國家建立友好、友善、相互合作的睦鄰關係。中國希望在實現自己藍圖的過程中得到世界的幫助。日本也有自己的藍圖。希望日本的藍圖是按照自己、而不是按照別人意願畫出來的。希望日本的藍圖建立在亞洲共贏基礎上、而不僅僅是日美共贏基礎上。

真正決定能否成為“正常國家”的不是別人,正是日本自己。(責任編輯/張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