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鄭聲,遠佞人,則人心歸於樸。
15。12子zǐ曰yuē:“人rén無wú遠yuǎn慮lǜ,必bì有yǒu近jìn憂yōu。”
成長與感悟——
一遠一近之謂道。上章言遠慮,穿越幾千年,集夏、商、周三代精華於一體,為國治邦。
一無一有之謂道。本章言近憂,眼下就是禮崩樂壞,苛政猛於虎……
15。13子zǐ曰yuē:“已yǐ矣yǐ乎hū!吾wú未wèi見jiàn好hào德dé如rú好hào色sè者zhě也yě。”
成長與感悟——
有如此多的近憂,源於好德不如好色的多。
好色,天然本性。好德,學習與修養的結果。
好色與好德,二者有時近在咫尺,有時遠在天涯。
15。14子zǐ曰yuē:“臧zānɡ文wén仲zhònɡ其qí竊qiè位wèi者zhě與yú!知zhī柳liǔ下xià惠huì之zhī賢xián而ér不bù與yǔ立lì也yě。”
詞彙——
竊位:身居官位而不稱職。
不與立:不給予官位。
成長與感悟——
知賢而不舉賢、用賢,即為失職。
人物——
臧文仲:姓臧孫,名辰。“文仲”是其諡號。他是魯國的著名大夫,曆仕於魯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四世。他不僅在當時魯國的社會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柳下惠:即展禽,又稱柳下季,字禽,名獲,魯國公族出身。高誘《淮南子注》認為:“展禽之家有柳樹,身行惠德,因號柳下惠。”另外,有人說柳下是他所居之處的地名,有人說柳下是他食采之邑。
15。15子zǐ曰yuē:“躬ɡōnɡ自zì厚hòu而ér薄bó責zé於yú人rén,則zé遠yuǎn怨yuàn矣yǐ。”
成長與感悟——
一厚一薄之謂道。厚在反躬自身,薄在責於他人。
遠怨,一者遠他人之怨;二者無愧天理人心,心無怨悔之結。
責己厚,責人薄,求諸己,是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前提。
15。16子zǐ曰yuē:“不bù曰yuē‘如rú之zhī何hé,如rú之zhī何hé’者zhě,吾wú末mò如rú之zhī何hé也yě已yǐ矣yǐ。”
詞彙——
如之何:怎麼辦。
成長與感悟——
孔子的處事方法是未雨綢繆、三思而後行。
鏈接——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子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
15。17子zǐ曰yuē:“群qún居jū終zhōnɡ日rì,言yán不bù及jí義yì,好hào行xínɡ小xiǎo慧huì,難nán矣yǐ哉zāi!”
成長與感悟——
小人閑居為不善。
成天聚在一起,說話與道義無關,好耍小聰明,這樣的人就很難教導了。
15。18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義yì以yǐ為wéi質zhì,禮lǐ以yǐ行xínɡ之zhī,孫xùn以yǐ出chū之zhī,信xìn以yǐ成chénɡ之zhī。君jūn子zǐ哉zāi!”
成長與感悟——
一反一正之謂道。上章言小人的特性,本章講君子的特征。
以義為本質,以禮行事,以謙遜的態度來表達,最終成就於信。
15。19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病bìnɡ無wú能nénɡ焉yān,不bù病bìnɡ人rén之zhī不bù己jǐ知zhī也yě。”
詞彙——
病:動詞,以……為病,意為以……為憂,以……為不足。
成長與感悟——
病與不病是一對。關鍵是以何為病,以何為不病。
君子的成長源自內,反躬自省。
一個人最應該擔心的是有沒有能力,而不是別人是否了解自己。
鏈接——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論語·裏仁》)
15。20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疾jí沒mò世shì而ér名mínɡ不bù稱chēnɡ焉yān。”
詞彙——
疾:痛恨,討厭。
沒世:死亡之後。
稱:稱頌。
成長與感悟——
君子憂慮自己沒有能夠值得稱道之處,還要力求使自己名實相稱。
15。21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求qiú諸zhū己jǐ,小xiǎo人rén求qiú諸zhū人rén。”
成長與感悟——
自知自省,反求諸己。
真正的君子嚴格要求自己。
15。22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矜jīn而ér不bù爭zhènɡ,群qún而ér不bù黨dǎnɡ。”
詞彙——
矜:大。此處引申為端莊、莊重。
成長與感悟——
君子莊重矜持而不爭執,合群而不結黨,不搞宗派。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15。23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不bù以yǐ言yán舉jǔ人rén,不bù以yǐ人rén廢fèi言yán。”
成長與感悟——
不以言舉人,徒言者不得僥幸而進;不以人廢言,庶言路不至壅塞不通。
君子當至公、至明、至慎、至恕。
15。24子zǐ貢ɡònɡ問wèn曰yuē:“有yǒu一yī言yán而ér可kě以yǐ終zhōnɡ身shēn行xínɡ之zhī者zhě乎hū?”子zǐ曰yuē:“其qí恕shù乎hū!己jǐ所suǒ不bù欲yù,勿wù施shī於yú人rén。”
成長與感悟——
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鏈接——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孔子家語·三恕》)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禮記·中庸》)
15。25子zǐ曰yuē:“吾wú之zhī於yú人rén也yě,誰shuí毀huǐ誰shuí譽yù?如rú有yǒu所suǒ譽yù者zhě,其qí有yǒu所suǒ試shì矣yǐ。斯sī民mín也yě,三sān代dài之zhī所suǒ以yǐ直zhí道dào而ér行xínɡ也yě。”
詞彙——
試:用。此處引申為考察,驗證。
斯民:這些人。
成長與感悟——
善其善,惡其惡,當直道而行,有所征驗。
15。26子zǐ曰yuē:“吾wú猶yóu及jí史shǐ之zhī闕quē文wén也yě。有yǒu馬mǎ者zhě借jiè人rén乘chénɡ之zhī,今jīn亡wú已yǐ夫fú!”
詞彙——
史之闕文:史書中因為存疑而保留下來的文章。闕,通“缺”。
有馬者借人乘之:對於自己不能馴服的馬,讓給能馴服的人。
成長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