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為謀。
如何麵對窮途末路。
一以貫之。
好德與好色。
非坐而論道,是人能弘道。
15。1衛wèi靈línɡ公ɡōnɡ問wèn陳zhèn於yú孔kǒnɡ子zǐ。孔kǒnɡ子zǐ對duì曰yuē:“俎zǔ豆dòu之zhī事shì,則zé嚐chánɡ聞wén之zhī矣yǐ;軍jūn旅lǚ之zhī事shì,未wèi之zhī學xué也yě。”明mínɡ日rì遂suì行xínɡ。
詞彙——
陳:通“陣”,軍師行伍之列。
俎豆:本意為祭祀、宴饗時的禮器,此處指祭祀禮儀之事。
成長與感悟——
孔子希望解決社會動亂,不願亂上加亂。
對於軍旅之事,曰“未之學”,非不知,實是不讚成。
鏈接——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15。2在zài陳chén絕jué糧liánɡ,從cónɡ者zhě病bìnɡ,莫mò能nénɡ興xīnɡ。子zǐ路lù慍yùn見jiàn曰yuē:“君jūn子zǐ亦yì有yǒu窮qiónɡ乎hū?”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固ɡù窮qiónɡ,小xiǎo人rén窮qiónɡ斯sī濫làn矣yǐ。”
詞彙——
興:興起。
慍見:有怨氣地去見孔子。
窮:窘,窘迫、困厄、窮困。
濫:水滿溢,比喻行為越軌。
成長與感悟——
生活中的順境和困境為君子與小人所共有。
同樣是在火裏,黃金閃光,而糠秕冒煙;同受敲打,秸草扁癟,而穀粒飽滿。
15。3子zǐ曰yuē:“賜cì也yě!女rǔ以yǐ予yú為wéi多duō學xué而ér識zhì之zhī者zhě與yú?”對duì曰yuē:“然rán,非fēi與yú?”曰yuē:“非fēi也yě,予yú一yī以yǐ貫ɡuàn之zhī。”
成長與感悟——
道以一來貫通。
忠恕是一,修己與安人是一,內聖與外王是一。
知一,方可知多。
鏈接——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裏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15。4子zǐ曰yuē:“由yóu!知zhī德dé者zhě鮮xiǎn矣yǐ。”
成長與感悟——
知一,即為知德。
15。5子zǐ曰yuē:“無wú為wéi而ér治zhì者zhě其qí舜shùn也yě與yú?夫fú何hé為wéi哉zāi?恭ɡōnɡ己jǐ正zhènɡ南nán麵miàn而ér已yǐ矣yǐ。”
成長與感悟——
知德即為修己。做好自己,便可君臨天下。
修己則安人。
15。6子zǐ張zhānɡ問wèn行xínɡ。子zǐ曰yuē:“言yán忠zhōnɡ信xìn,行xínɡ篤dǔ敬jìnɡ,雖suī蠻mán貊mò之zhī邦bānɡ,行xínɡ矣yǐ。言yán不bù忠zhōnɡ信xìn,行xínɡ不bù篤dǔ敬jìnɡ,雖suī州zhōu裏lǐ,行xínɡ乎hū哉zāi?立lì則zé見jiàn其qí參cān於yú前qián也yě,在zài輿yú則zé見jiàn其qí倚yǐ於yú衡hénɡ也yě,夫fú然rán後hòu行xínɡ。”子zǐ張zhānɡ書shū諸zhū紳shēn。
詞彙——
蠻貊:古人對少數民族的稱謂,蠻在南方,貊在北方。
州裏:周代的居民編製,五黨為州,每州兩千五百戶,每裏二十五戶。後泛指鄉裏或本土。
參於前:顯現在前麵。
輿:車。
衡:車轅前麵的橫木。
紳:貴族係在腰間的大帶。
成長與感悟——
通行於世,離不開自己踏踏實實的一言一行。
“言忠信,行篤敬”,此六字,值得人人牢牢記住!
孔子確立的言行標準,可以放之四海皆準。
15。7子zǐ曰yuē:“直zhí哉zāi史shǐ魚yú!邦bānɡ有yǒu道dào,如rú矢shǐ;邦bānɡ無wú道dào,如rú矢shǐ。君jūn子zǐ哉zāi蘧qú伯bó玉yù!邦bānɡ有yǒu道dào,則zé仕shì;邦bānɡ無wú道dào,則zé可kě卷juǎn而ér懷huái之zhī。”
詞彙——
如矢:形容像箭一樣直。矢,箭。
成長與感悟——
君子行道在蠻貊之邦與鄰裏鄉黨之間,還在邦有道與無道之時。
直者,開弓沒有回頭箭。
人物——
史魚:衛國大夫,名,字子魚。
15。8子zǐ曰yuē:“可kě與yǔ言yán而ér不bù與yǔ之zhī言yán,失shī人rén;不bù可kě與yǔ言yán而ér與yǔ之zhī言yán,失shī言yán。知zhì者zhě不bù失shī人rén,亦yì不bù失shī言yán。”
成長與感悟——
話要講給對的人聽,人與言要相適。
相適方可不失,不因人失言,不因言失人,方是智者。
鏈接——
君子必貴其言。貴其言則尊其身,尊其身則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言費則身賤,身賤則道輕,道輕則教廢。(《中論·貴言》)
15。9子zǐ曰yuē:“誌zhì士shì仁rén人rén,無wú求qiú生shēnɡ以yǐ害hài仁rén,有yǒu殺shā身shēn以yǐ成chénɡ仁rén。”
成長與感悟——
仁者必有勇。
殺身成仁非主動的追求,是仁者的擔當。
15。10子zǐ貢ɡònɡ問wèn為wéi仁rén。子zǐ曰yuē:“工ɡōnɡ欲yù善shàn其qí事shì,必bì先xiān利lì其qí器qì。居jū是shì邦bānɡ也yě,事shì其qí大dà夫fū之zhī賢xián者zhě,友yǒu其qí士shì之zhī仁rén者zhě。”
成長與感悟——
真正的利器是大夫中的賢者,士中的仁人。
鏈接——
子曰:“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裏仁》)
15。11顏yán淵yuān問wèn為wéi邦bānɡ。子zǐ曰yuē:“行xínɡ夏xià之zhī時shí,乘chénɡ殷yīn之zhī輅lù,服fú周zhōu之zhī冕miǎn,樂yuè則zé韶sháo舞wǔ。放fànɡ鄭zhènɡ聲shēnɡ,遠yuǎn佞nìnɡ人rén。鄭zhènɡ聲shēnɡ淫yín,佞nìnɡ人rén殆dài。”
詞彙——
夏之時:夏代的曆法,指傳統的陰曆、農曆。
殷之輅:即木輅,古代多以木為車,至商代而有輅之名。輅,大車。
冕:冠。
樂則韶舞:孔子評價《韶》,盡善盡美。韶舞代表正聲雅樂。
放:禁絕。
鄭聲:《樂記》雲鄭衛之音是亂世之音。
遠佞人:遠離花言巧語、巧言獻媚之人。
殆:危險。
成長與感悟——
綜合前三章,談誌士仁人的美德,有智、勇、仁,是修身的基礎,是內。本章言“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即為邦之道,言外。一內一外之謂道。
為邦之正,得天時(夏之時)、地利(殷商木車尚質)、人和(周禮尚文),樂則韶舞,代表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