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彙——

弟子:為人子、為人弟者,泛指年輕人。

謹而信:恭敬而又誠信。

泛愛眾:有廣泛的愛心。

親仁:親近有仁愛之心的人。

成長與感悟——

上章向上仰望,心懷家國天下;本章向下紮根,立足弟子言行。

作為一名學生,當身體力行。身體力行,以孝養父母、尊敬兄長為先。

鏈接——

本章是《弟子規》的總綱。《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據學者考證,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規》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全書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朗朗上口。

1。7子zǐ夏xià曰yuē:“賢xián賢xián易yì色sè;事shì父fù母mǔ,能nénɡ竭jié其qí力lì;事shì君jūn,能nénɡ致zhì其qí身shēn;與yǔ朋pénɡ友yǒu交jiāo,言yán而ér有yǒu信xìn。雖suī曰yuē未wèi學xué,吾wú必bì謂wèi之zhī學xué矣yǐ。”

詞彙——

賢賢易色:重視內在品質,不過分看重容貌。第一個“賢”為動詞,是對於賢人的態度,即重視,親近。第二個“賢”字,是賢達之人,指內在的素質或能力。易,平易、輕看,不過分看重。色,容貌。

成長與感悟——

真正的學習,懂得看重內在的素養。

真正的學習,是孝敬父母,盡到自己的職責。

真正的學習,是做每一件事情,都全力以赴。

真正的學習,是對待朋友言而有信。

人物——

子夏:衛國人,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是孔門“文學”科的代表。據說,在衛國沒有人能在學問上超過他。孔子去世後,子夏任教於魏國西河一帶,魏文侯也拜他為師,向他谘詢治理國家的辦法。

1。8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不bù重zhònɡ則zé不bù威wēi,學xué則zé不bù固ɡù。主zhǔ忠zhōnɡ信xìn,無wú友yǒu不bù如rú己jǐ者zhě。過ɡuò,則zé勿wù憚dàn改ɡǎi。”

詞彙——

重:莊重,指道德的根基。

威:威嚴與威儀。

固:鞏固,堅實。

無友不如己者:不結交不仁之人。

憚:害怕,畏懼。

成長與感悟——

有四個方麵應該特別重視:言、行、儀表、喜好。重言有法度,重行有美德,重儀表有威儀,重喜好有可觀。

忠信為百行之主,交友為行之航向,改過為校正器。

鏈接——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論語·堯曰》)

一名君子風度翩翩。他打扮得體,神情莊嚴,通透著威儀。因為他有如此威儀,所以被人深深地敬畏。

1。9曾zēnɡ子zǐ曰yuē:“慎shèn終zhōnɡ追zhuī遠yuǎn,民mín德dé歸ɡuī厚hòu矣yǐ。”

詞彙——

慎終:誠懇、謹慎地辦理喪事。

追遠:追念去世的祖先,指祭祀祖先。

成長與感悟——

在心中尊祖敬先,在生活中尊君敬長。

對於死者的念想,為的是生者更好地活著。

1。10子zǐ禽qín問wèn於yú子zǐ貢ɡònɡ曰yuē:“夫fū子zǐ至zhì於yú是shì邦bānɡ也yě,必bì聞wén其qí政zhènɡ。求qiú之zhī與yú?抑yì與yǔ之zhī與yú?”子zǐ貢ɡònɡ曰yuē:“夫fū子zǐ溫wēn、良liánɡ、恭ɡōnɡ、儉jiǎn、讓rànɡ以yǐ得dé之zhī。夫fū子zǐ之zhī求qiú之zhī也yě,其qí諸zhū異yì乎hū人rén之zhī求qiú之zhī與yú!”

成長與感悟——

“溫、良、恭、儉、讓”,使得孔子以盛德光輝接於人。

魅力是有源泉的。溫和源於學《詩》,良善源於學《樂》,恭敬、儉樸、禮讓源於學《禮》。到今天,這些內容仍然很有魅力。

有魅力才有吸引力。

鏈接——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禮記·經解》)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溫和、柔順、忠厚,是以“詩”教化的結果;博古通今而有遠見,是“書”教化的結果;豁達、平易而又善良,是“樂”教化的結果;內心潔淨、善於發現事物隱微處的變化,是“易”教化的結果;恭敬、節儉而又端莊,是“禮”教化的結果;善於連綴文辭、排比史實,是“春秋”教化的結果。詩、書、禮、樂、易、春秋就是“六教”,君子就是踐行這六教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