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秦王的任務(2 / 3)

沒走多久,道路上就出現了兩個人,左邊一個長得是高鼻鷹目,身高膀粗,神態及其威武,另一個則是麵容消瘦而堅毅,輪廓的線條非常鮮明。兩人看見他們三人走來,立馬迎上去道:“世傑兄、夢吉兄,一別數月,兄弟真是想死你們了,不知這一路上發生了什麼事?秦王怎麼沒與你們一道?莫非是去尋花問柳了?”這是威武大漢說的話,說完他便看到麵色難看的熊俊道:“熊兄身強體壯,是哪個**能令熊兄這樣?還請熊兄相告,讓我也去爽爽。”

熊俊聽了這話差點沒有暈過去,剛想開口,就被馬夫搶先道:“方唐鏡啊,方唐鏡,你說的話為什麼總是那麼低俗,那麼沒文化?”

那大漢笑道:“我說的話如果不俗、有了文化,那我就不是荒唐鏡了,而是你宋世傑。”

馬夫本想裝得嚴肅些,但是始終還是笑了出來,連熊俊都笑了,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頓時整個居住區就隻聽到五人的開心的笑聲。

在這裏的四個人就是當朝的兩位將軍和兩位校尉,他們四個都是秦王兒時的夥伴,成年以後則成了秦王的左膀右臂,為朝廷效力的棟梁之才。其中以宋世傑最為出色,十八歲掛帥,西征阿拉伯,東平蒙古,立下赫赫戰功,是當時最年輕且最出色的元帥。其他三人分別是:陳夢吉、方唐鏡和劉華東。這三人雖沒有宋世傑功勳卓越,可如果沒有他們,宋世傑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同時,他們四個能發揮各自所長,是與秦王分不開的。

這是秦王與眾人議事的大廳,大廳裏一切都很簡潔,沒有一樣多餘的東西,現在他們五人就坐在裏麵。隻聽方唐鏡道:“原來熊兄被五大門派掌門人圍攻,所以身受重傷。又由於昨日與秦王飲酒,喝得過多,又因為酒烈,導致體內散亂的真氣湧動,加重了傷勢。真是不爽啊!如果是**讓你這樣的話,我也就不會覺得寂寞了,看來我真的孤獨終老了。”

熊俊聽這話並不以為然,隻因他知道方唐鏡的性格就是如此豪放爽朗。在方唐鏡身旁的是麵容消瘦的劉華東,他聽完宋世傑與劉華東的敘述後,就陷入了沉思,這時忽然開口道:“秦王進城不過片刻,我二人都沒有得到消息,而皇上就已經派劉公公在這裏等候,看來皇上與秦王要說的事絕非一般。”眾人都知道他還會繼續說下去,所以沒有出聲打擾,唯獨方唐鏡道:“你說的不是廢話嗎?皇帝老兒哪次不是和秦王商量大事?”

劉華東道:“你難道沒有猜出皇帝要和秦王說什麼?”

方唐鏡道:“你今天廢話怎麼那麼多,我怎麼可能知道他們要說什麼?我又不是他們肚子裏的蟲。對了,是不是皇帝老兒要給秦王選王妃?”

劉華東正色道:“你好好用用你的腦子吧。”

方唐鏡見他臉色凝重,突然想到了什麼,脫口而出道:“是那件事!”

秦王隨劉公公走出了王府胡同,就踏上了進王城的道路。這裏的路麵與外麵大不相同,全都是用漢白玉所鋪成,在清晨的陽光下變得特別晶瑩、分外明亮。大概走了半個時辰,眼前才出現了一座城門,這就是唯一進入皇宮的通道。這裏的城牆與城外的城牆大似相同,而這裏的守衛卻是城外的十多倍,城門下站五六十人,城牆上又站著一百多人。這些都是皇帝的禁衛軍,除皇帝外,他們可以不聽任何人的吩咐,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一個人相當於五個普通的士兵。

李梓豪穿過了城門,裏麵景象卻不是皇宮的,這裏不過是一個寬闊的、能容下數萬人的廣場,正對麵還有一座城門。廣場上空無一人,安靜得令人恐懼,使人畏懼天子的權威。廣場的另一頭便是玄武門,通常要通過這裏都必須卸下武器,就連秦王也不能例外。當李梓豪走過玄武門時,不知為什麼突然歎了口氣,眼中也閃出了一絲猶豫。過了玄武門,就是真正的進入了皇宮。皇宮中的一切物體皆是金碧輝煌,雄偉壯麗,是天下最出色的、最傑出的設計師的偉大結晶,它的每一次都是經過多少次的設計、多少能工巧匠的雕琢才形成,它不單單是王權的象征,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征,一個時代的繁榮、文化都被它集於一身。

禦書房內,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者正在揮動著一隻極品的狼毫。筆墨在紙上飛舞,瞬間便顯出了一首詩:“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字跡剛勁有力,卻帶有淡淡的悠閑的意境。老人看著自己書寫的詩句,目光漸漸變得深邃,難以捉摸。直到窗外傳出一聲:“秦王李梓豪到。”老者的目光才變得像老人,慈祥,安閑。

李梓豪一人走進禦書房跪下道:“兒臣參見父皇,不知父皇近來可好?”

老者微笑道:“隨便坐吧,這裏隻有你我二人,不需守什麼君臣之禮。我們就像父子一樣坐下來說說話吧。”

李梓豪道:“是,父親。”於是起身走到老者右邊的凳子上坐下。老者也坐了下來,但一時兩人都沒有開口說話。李梓豪見到老者的眉頭緊鎖,嘴剛張開,似要說什麼,可又沒有說,目光深邃的令人不能看到他心裏的想法。李梓豪知道父親定是碰到了一些非常困難、棘手的事情,因此他才會如此煩惱、猶豫不決。這是李梓豪第二次看到父親這樣,第一次是十歲那年的西征戰場。

公元908年,唐朝的經濟、軍事、政治、文化達到鼎盛,與先祖唐太宗的貞觀、開元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一年,四十五歲的****登上帝位,改年號為盛元,成為唐盛宗。****登基後便大力發展軍事,軍隊的武器、裝備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且對軍人的訓練極為嚴格,所有留下來的軍人必定是最出色的,每一個都相當於江湖的三流高手,這樣的軍人有數百萬之多。****之所以發展軍事,不過是因為父親曾對他說過:“鵬兒,父皇今生有一大遺憾,就是沒有能夠擴大大唐的領土、統一神州大陸。神州大陸分為五部分:東大陸、西大陸、北大陸、南大陸、中大陸。東西兩大陸一直被霜狼民族占領,南北兩大陸地處極地,少有人居,隻有中大陸有七個國家,西域的埃及、羅馬、阿拉伯,北塞的匈奴,南疆的蜀都,東京的蒙古,中部為大唐。七國中以我大唐經濟最為繁榮,可我們卻要向匈奴、西域等地和親,來換取國家的安定。如果和親能得到和平,讓百姓生活安定也就算了,但是他們和親之後,一樣的侵犯我國邊境。大唐如此強盛為何要忍這種氣,父皇若能年輕20歲,我一定要將神州大陸統一,使大唐朝能千秋萬代的傳下去,永世不衰。唉!可惜,父皇老了,這個心願隻有靠你來完成了。”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加強了軍事的發展。

盛元二年,也就是公元909年,****命秦仲海,公孫丈率四十萬大軍南下。南疆蜀都聞風喪膽,戰還沒打就先來投降。蜀都歸順大唐的消息被蒙古和匈奴得知。蒙古明白自己的實力與蜀都差不了多少,既然蜀都不戰而降,那麼自己也就不是大唐的對手。於是派使者前往大唐與其結盟,自此蒙古便成了大唐的附庸國。

匈奴與蒙古的做法不同,匈奴聽說大唐四十萬大軍去攻打蜀都,料定長安定是無人防守,就率十萬騎兵進入中原。****早已猜到匈奴定會大舉南下、直取長安,所以他早就派秦霸先與尉遲瑾德兵分兩路繞於玉門關後設伏,並且叫玉門關守衛帶領關內的百姓搬離這裏,但是要將他們的財物留下。百姓們雖然並不情願,可這是皇帝的命令,人民也隻好照做。匈奴騎兵不費絲毫兵力攻破玉門關,認為是大唐守軍畏懼其威,棄城而逃,因此才留下了這許多的財物,匈奴人便放鬆了警惕,在關內大肆侵奪、飲酒作樂。誰知當將士們全都醉得不省人事時,秦霸先與尉遲瑾德二路人馬從關內關外分別進入玉門關,包圍了匈奴騎兵。**間,十萬匈奴騎兵全軍覆沒。經此一役,匈奴單於一再向大唐求和,而****就一口回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