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18歲時潛心學醫,主攻中醫學針灸一門。之後在山西五台山的顯通寺落發出家,取法名仁義。出家後仁義潛心修持,農禪並用。
仁義一生施藥救人,樂此不疲,85歲時安然圓寂。後來,其弟子打開存放3年多的坐缸,見仁義師太端坐缸裏,黑白相間的頭發長出寸餘,牙齒完好,皮膚毛孔清晰,身體尚有彈性,入缸十指相向的手勢已有變化,右手稍抬高做撚針狀,這是她幾十年來為病人紮針的姿勢。
仁義師太是我國佛教史上出現的首尊比丘尼肉身,被供奉在通慧禪林。
【旁注】
陶缸 古希臘用的大型陶器,口圓而大,用以貯存大量食物或液體,有時用於安葬死者,而在我國,古代陶缸一直作為貯藏酒的容器,用其貯藏酒,可以保持酒質在窖藏過程中不受到外界的影響,使酒保持原有的口感,提升口感度。
氣脈 指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合稱,也包括十二正經。
唐玄宗 (685年~762年)李隆基,也稱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玄宗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
石函 由6塊石板組合而成,側麵四周均可見到5尊浮雕佛像,後麵的正尊主佛或盤坐,或椅坐,神態各異,主佛火焰光背,兩側比丘、菩薩背後頂有光環。石函的基座環繞著瑞雲紋浮雕。
萬曆 (1573年~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萬曆前期,張居正主導實行了一係列的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曆中興。
寮元 禪宗叢林寺院中雲水堂的負責人,其下又有寮長、寮主、副寮等若幹名助手。雲水堂又稱眾寮,是專門接待四方僧侶雲遊參學的機構,隻有十方叢林才設雲水堂。
方便鏟 一種及棍、叉、槍、刀於一身的綜合兵器,其動作主要由鉤、掛、劈、架、刺、鏟、掃、撩、拍、打、纏、繞等所組成,其風格特點是反防為攻,反退為進,剛中有柔,柔中帶剛,快慢相兼,剛柔相濟。
比丘尼 俗稱尼姑,滿20歲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稱為比丘尼。我國第一個比丘尼是淨檢,在東晉升平元年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了比丘尼。
私塾 以儒家思想為中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清代地方儒學有名無實,青少年真正讀書受教育的場所,除義學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辦的學塾裏。因此清代學塾發達,遍布城鄉,後來逐漸消失。
【閱讀鏈接】
應身菩薩生前曾腳穿草鞋,身披袈裟,敲著木魚,走了九天九夜,到了江西景德鎮,聽說一個窯老板非常惡毒,就來到窯老板門前敲起木魚,一敲又是九天九夜。
窯老板一聽說他要化緣求碗,就憤怒地將應身菩薩趕走了。應身菩薩來到窯場,取得窯工們的同意,在碗坯上繪了黑色花紋,寫上“大九華山摘星庵百歲僧人”字樣,並囑咐在所有的碗坯上打上字樣。
幾天以後,碗開始出窯,窯老板見一窯4000隻碗全都有“大九華山摘星庵百歲僧人”11個大字,氣壞了,拿起一隻狠摔在地,隻聽“哐啷”一聲,碗片砸到他的頭上,窯老板當場氣絕身亡。
窯工們將這一窯3999隻碗送到了九華山摘星庵,找到了那位化緣的老和尚,並感謝他為窯工們除了一害。
後來,人們傳說誰用了“百歲碗”就可逢凶化吉,長命百歲。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