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壺口瀑布,在陣陣轟鳴中,近距離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闊。滔滔黃河水,挾雷霆萬鈞之勢,直下百丈懸崖,掀起騰空黃浪,排山倒海,震天撼地。
站在壺口瀑布的邊上,看著濁黃而巨大的水浪衝天而起,升騰出不散的白色雲霧,兩岸是水雕出的溝壑,一律的深褐色石板,重重疊疊似講述一個久遠的驚悸。從瀑頂向下層層跌下濁黃的河水,如卷動的綢緞,緞麵上鏤刻的,是泥黃的漣漪,而它所呈現的,是一種非凡的壯美。
壺口瀑布,以其深廣的哲理內涵,吸引著炎黃子孫,人們視其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昂揚奮發的精神象征,而這種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旁注]
天兵天將 是指天界中的將領和士兵,主要作用是衛護天宮,維護佛法,下界降妖除魔。道教認為北鬥眾星中有三十六罡,每個天罡星中有一神,與此對應,天宮共有三十六位神將。通常,天將大多穿著華麗的金甲,身體周圍有五彩霞光繚繞,身形也非常魁梧,顯的華麗和穩重。天兵也個個具有神力,他們通常聽從天將的調遣。
二郎神 傳說中天庭大將,玉帝的外甥,變化無窮,神通廣大,肉身成聖;早年劈桃山救母,視天界兵將如無物受封清源妙道真君;又助武王伐紂,再封昭惠顯聖仁佑王。剛直公正,顯聖護民,凡人間生靈危難,呼其尊號必往救他是人們心中超越觀音菩薩的唯一的真神。
《水經注》 是6世紀北魏時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全書30多萬字,詳細介紹了我國境內1000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物產、風俗、傳說、曆史等。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係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書·禹貢》 是我國古代的一部書籍,是《尚書》中的一篇,是現存史書中最古者,是儒家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禹貢》的體裁屬於地誌,《禹貢》利用了戰國時期發達的地理學知識,超脫了《山經》極原始的地理概念。《禹員》對後世地理學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
《古今圖書集成》 原名《文獻彙編》或稱《古今圖書彙編》,原是康熙皇帝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與侍讀陳夢雷等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康熙皇帝欽賜書名,雍正皇帝寫序。是查找古代資料文獻的重要的百科全書。是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類書。也是銅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製最精美的一部曠世奇作。
龍王廟 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人們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龍,是行雨管水的神靈。所以人們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年景寄予了龍神。
秦晉大峽穀 從起點到陝西韓城與山西河津之間的禹門口,共有720千米。它將被稱為肥原沃野的黃土高原一分為二。由於古時峽穀以西為秦國,以東為晉國,因此,大峽穀被稱為秦晉峽穀,蘊藏著千年的文明。大禹就是在這條峽穀中開始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治水工程的。
綢緞 泛指絲織物。古其顏色光滑亮麗,五彩繽紛。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我國便開始了養蠶、取絲、織綢了。而且在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幾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產絲綢。而唐朝是絲綢生產的鼎盛時期,規模相較於秦漢時期大大擴充了,貿易的頻繁程度也空前高漲。
[閱讀鏈接]
壺口瀑布有一則關於神龜峰的傳說,據說有一隻大烏龜,長期潛在黃河水底。它神通廣大,可滾動巨石,可犁通河床,故稱“神龜”。
有一天,它在孟門山下的河底翻動巨石,正巧碰上神牛奉了大禹之命往山上拉運巨石。神牛不知它拉動的那塊巨石正是神龜,從而驚動了神龜。
神龜大叫一聲,跳到東岸,翻動河水,顯出一道金光,這又驚了神牛。神牛放開巨石,隨著一聲巨響,一下跳到河的西岸。
民眾又來上工,隻見神龜和神牛都不能動了。後來神龜變化了神龜峰,神牛也遵從大禹旨意變成了鎮河石牛。如今兩峰隔河相望,站在兩峰上均可望見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