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紐帶——陸上絲綢之路4(1 / 3)

商貿紐帶——陸上絲綢之路4

唐宋絲綢之路二度繁榮

絲綢之路既是架設在東西方之間的友好橋梁,又是聯結國內各民族的重要紐帶。因此從絲路形成之日起,其發展的總趨勢,不僅是向東西方延伸,同時也向南北方向擴展。

自我國東漢時候,開始在西域設置西域長史,並一直延至魏晉時期,時間長達五六個世紀。至十六國時期,中央的統治力慢慢衰落,絲綢之路也逐漸被廢除了。

但是,從漢代開始,絲綢之路就沿著天山南北逐漸形成了東西交往的北、中、南3條基本幹線;同時又由於南北邊塞各民族的頻繁活動,為唐代絲路向南北擴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我國進入繁榮的唐代,西北絲綢之路再度引起了我國統治者的關注。一般所謂的“絲路黃金時代”,主要是指唐代前期的陸上絲路,時至“安史之亂”以前,陸上絲路發展至高峰,形成了自漢以來東西陸路交通的極盛高潮。

其時外陸貿易空前繁榮,正如史籍所載:“伊吾之右,波斯以東,商旅相繼,職貢不絕”。

為了重新打通這條商路,唐朝政府借擊破突厥的時機,一舉控製西域各國,並設立安西四鎮作為大唐政府控製西域的機構,新修了唐玉門關,再度開放沿途各關隘。並打通了天山北路的絲路分線,將西線打通至中亞。

這樣一來,絲綢之路的東段再度開放,新的商路支線被不斷開辟,人們在青海一帶發現的波斯銀幣是我國境內最多的,這證明青海也隨著絲路的發展成為與河西走廊同等重要的地區。

同時,7世紀中葉後阿拉伯帝國取代了波斯的中亞霸權,這一時期東羅馬帝國、波斯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令絲綢之路再度迎來了繁榮時期。

與漢朝時期的絲路不同,唐控製了絲路上的西域和中亞的一些地區,並建立了穩定而有效的統治秩序。西域小國林立的曆史基本解除,這樣一來絲綢之路顯得更為暢通。

絲路的南北擴展和橫行線路密布以及整個絲路網狀結構的形成,這是唐代前期陸上絲路高度發展的第一個重要反映。

唐代以前,隨著我國北方民族的興起,先後出現了匈奴、鮮卑、柔然和突厥等不斷南下和西遷活動,因此漠北地區早就和西域絲路發生了聯係。

但是,由於漢代以後,我國長期處於分裂局麵,因而這些聯係卻常常被相互間的爭奪和混戰而遭到衝擊和中斷。

隻有至唐代,由於我國重新統一和進一步擴大了西北疆域,團結和聯合了西北各民族,從而才使絲路向漠北方麵獲得了穩定的擴展。

唐朝初年,占據和控製了絲路的突厥族首先統一於唐朝政府。630年,唐太宗率軍擊敗了東突厥貴族政權,並和西突厥加強了友好聯係,接著又掃除了高昌、焉耆、龜茲等分裂勢力。

640年,唐朝在西域地區設立了安西大都護府,統轄了下屬的各個都督府和州,進一步加強了西部邊疆的軍事和行政管理,保證了絲路的繁榮暢通。

不久以後,唐朝政府又完成了對漠北地區的統一。

唐代以前,漠北地區先後屬於東、西突厥控製下,當地的鐵勒各部因不堪突厥貴族的壓迫和剝削,薛延陀、回紇、拔野古、拔羅、製骨等多次掀起反抗突厥貴族的鬥爭。

唐朝初年,鐵勒部鬥爭取得勝利,薛延陀政權建立,日益強大並在漠北稱雄一時。

646年,唐軍乘鐵勒部內亂攻入漠北,薛延陀政權瓦解,下屬回紇等鐵勒23部歸附唐朝,並“請置唐官”。唐朝政府於其故地設置了6府7州,後來又於貝加爾湖東北和唐努烏梁海一帶增設了玄闕州、燭龍州和堅昆都督府。

上述各個府、州長官都督、刺史,皆由唐朝朝廷委任原諸部酋長擔任,並歸屬於設立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的故單於台的燕然都護府所統領。

此後,唐政府又應鐵勒各部所請,特在回紇以南開辟了“參天可汗道”,沿途置郵驛68所,並備有驛馬、酒肉等專供往來官吏和行賈。

通過此“參天可汗道”,不僅加強了漠北與中原之間的聯係,而且也開辟了西部與北部邊疆往來的通道。從此以後,西部地區已和廣大漠北連成一片,因而絲路向北麵獲得了顯著擴展。

與絲路的北麵一樣,絲路也向南邊發展。

唐代以前,隨著羌族和吐穀渾等的興起和活動,早已開辟了青藏高原和南疆地區相通的道路。如在北魏明帝時,宋雲、惠生西遊印度,曾由今青海柴達木盆地北邊,涉行沙磧,直穿阿爾金山到達絲路南道上的且末後,再往西去。

此外, 559年,乾陀羅僧侶因那崛多東來時,走的也是相反方向的同一路線:他是經由絲路南道的和田至且末,再南下穿過阿爾金山,經由青海到達長安。

7世紀時,吐蕃興起,兼並了吐穀渾後,繼續保持了此條道路的暢通,並在西北開辟了經由喀喇昆侖通向尼泊爾的另一條通路。

唐朝貞觀年間,我國和印度發展友好關係,太宗命王玄策和李義表出使印度,其3次返都是經由西藏——尼泊爾一路。

唐道宣所著《釋迦方誌》中,曾對此道有較詳細記述,書中稱其為當時我國僧侶遊曆印度的東道,並詳細記載了從河西經青海,由西藏進入尼泊爾的具體路線。

通過上述支線的開辟,不僅說明了此道的繁榮暢通,同時也反映了絲綢之路已向南麵大大擴展。

隨著唐代全國的統一,絲路正是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中央向南北方向大大擴展,其時絲綢之路北麵已遠越天山直抵漠北,而南麵已超過了昆侖和喀喇昆侖直接與昆侖與青藏高原聯結一起。

與絲綢之路南北擴展的同時,其北麵出現了經由阿爾泰山與漠北相通的道路。南麵也出現了由阿爾金山翻越喀喇昆侖和青藏高原聯係的路線。

與此同時,在新疆地區也出現了更多多的橫向路線,從而把整個絲綢之路聯結成一個整體。這些橫向線路雖然早已存在,如《隋書》所載:“其三道諸國,亦自有路,南北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