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格局——建福宮花園(2 / 3)

園內是一個以靜怡軒、慧曜樓一組建築為主體的院落,甚為封閉、安謐。西邊以延春閣為主體建築,倚宮牆建有吉雲樓、敬勝齋、碧琳館、妙蓮華室和凝暉堂。它們不僅以富華、豔麗的建築立麵遮蔽了平直的宮牆,而且在一片樓宇、花廊縱橫的空間裏襯托出延春閣的高聳和宏偉。延春閣的南邊,疊石為山,岩洞磴道,幽邃曲折,古木叢篁中,饒有林嵐佳趣。

凝暉堂麵東三間,以南室“三友軒”稱著。1747年,乾隆帝以舊藏有曹知白十八公圖、元人君子林圖、元人梅花合卷庋軒中。歲寒三友深為乾隆帝所喜愛,遂以“三友軒”顏額,並禦製三友軒長詩,書以巨幅懸於軒內。

除藏三友珍品外,另在三友軒窗外種植鬆竹梅更是內外相呼應。堂中有聯道:

十二靈文轉寶炬;

三千淨土蔭慈雲。

讀之聯句,如入佛門之地,可知此地曾為供佛之處。

妙蓮華室,有聯道:

青蓮法界本清淨,白毫相光常滿圓;

轉諦在語言而外,悟機得真實之中。

碧琳館為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巧玲瓏的建築,館前疊石種植竹、檜,大有“咫尺間,縹緲蓬壺趣”的意境。

延春閣平麵呈方形,麵各五間,周圍廊,二層出平座,四麵各三間。《國朝宮史》記載有:

閣內南麵匾曰、聯曰;東室門上匾、西室門上匾、東次室聯、東西室內匾、右室聯、西麵匾、左室匾、右室匾;二層樓上匾、最上樓匾。

從記載來看,延春閣雖然外觀二層,內實為三層,為明二暗三有夾層的樓閣式做法,其中底層間隔較多,寧壽宮花園的符望閣仿延春閣所建,因其底層分布複雜多變,真真假假變幻其中,身臨其境難辨東西南北,因有迷樓之稱,由此延春閣布局之複雜可想而知。

[旁注]

西六宮 紫禁城內廷西六宮,在明清兩朝皆作為皇帝妻妾之居所。清朝在雍正朝以後的曆代皇後,皆不再以坤寧宮為寢宮,而是在東六宮和西六宮選定一坐空宮為寢宮。

文武官員 戰國時期各國相繼實行的政治製度。經過戰國前期的變法,各國相繼確立了中央集權的官僚統治,其顯著特點是有文官和武官之分。在國君之下設相和將,相也稱相邦、丞相,又統稱宰相,是百官之長,協助國君處理全國政務。將又稱為將軍,是武官之長,負責領兵打仗。

君權神授 封建君主專製製度的一種政治理論。認為皇帝的權力是神給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間行使權力,管理人民。

五福 原出於《書經》和《洪範》。五福的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三陽 意為春天開始。據《易經》:陽爻稱九,位在第一稱初九,第二稱二九,第三稱三九,合三者為三陽。農曆十一月冬至日,晝最短,此後,晝漸長,陰氣漸去而陽氣始生,稱冬至一陽生,十二月二陽生,正月三陽開泰。正月正是三陽生泰卦,此時既是立春,又逢新年。冬去春來,陰陽消長,萬物複蘇,成為歲首人們用來互相祝福的吉利之辭。

園林 指在一定地域內運用工程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與小品,布置園路,設置水景等途徑創造而成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園林,在我國古籍裏根據不同的性質也稱作園、囿、苑、園亭、庭園、園池、山池、池館、別業和山莊等。

對稱 物體或圖形在某種變換條件下,其相同部分間有規律重複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和在藝術作品中,“對稱”有更多的含義,常代表著某種平衡、比例和諧之意,而這又與優美和莊重聯係在一起。

[閱讀鏈接]

乾隆皇帝對建福宮情有獨鍾,他為太子時曾居住於此地,登基以後又命工匠對建福宮進行翻修、擴建,並將許多名貴書畫、古玩珍藏於此,成為其主要遊覽休息場所之一。

至清末,像敬勝齋這樣的建築,基本為堆放珍寶所用。不僅如此,一些樓閣平時還供奉不少金佛、金塔及各種金質的法器和藏文經版以及清代9位皇帝的畫像、行樂圖和名人字畫、古玩等,連溥儀結婚時的全部禮品也都存放於此。

園內各具特色的建築

敬勝齋外觀九間,內分為東西兩部分,東五間與延春閣正對,兩側接遊廊與閣相連。室內閣上有匾為:“旰食宵衣”。是對帝王廢寢忘食,勤於政事的讚譽。齋西四間偏於花園的西北角,為1743年,在西牆西移後所添建的。

慧曜樓是在1757年增建的一所佛樓。這是建福宮及其花園自1742年始建後最後建成的一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