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瓊閣——北海公園4(2 / 3)

院內還有澄觀堂和浴蘭軒兩座大殿。快雪堂東西兩側的遊廊內嵌有晉代至元代20位書法家共80篇墨跡石刻48方,其中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與乾隆皇帝所做的《快雪堂記》最為著名。

除了快雪堂主殿和鑲有石刻的東西回廊,最顯眼的要算迎麵矗立著的兩塊高大而奇特的太湖石,小的一塊高約4米,大的一塊高約5米,一塊玲瓏,一塊剔透,充分具備了太湖石的“瘦、漏、透、皺”的特點,不愧為太湖石的石中之寶。

乾隆見此石後,非常驚喜,親筆題寫了“雲起”兩字鐫刻在石的南麵中部,並特作了一首《雲起風歌》,在歌中他將此石比做翻騰湧起的浮雲,後人稱之為雲起之石,是北京的十大奇石之一。

[旁注]

券門 古代由於平時不少士兵是守在城下的,一旦有戰事發生,即要登城參加戰鬥,所以在長城內側每隔不遠就建有一個圓拱形小門,稱作“券門”,有石階通到城牆頂上。

浮雕 雕塑與繪畫相互結合的產物,采用壓縮來對對象進行處理,展現三維空間,並且可以一麵或者是兩麵進行觀看。浮雕一般是附著在另一個平麵上,所占空間小,所以經常用來裝飾環境。浮雕的主要材料有石頭、木頭、象牙和金屬等。

唐玄奘 (602年~664年),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我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629年,玄奘曆經艱難抵達天竺。遊學於天竺各地,645年回到長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進行研究和翻譯佛經直到圓寂。

鬥拱 我國古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拱是在立柱和橫梁相交的地方,從柱頂開始層層探伸出的弓形承重結構。拱與拱之間相連接的方形木塊叫鬥,二者合起來就叫做鬥拱。

莊子 (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姓莊,名周,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係,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惠施 (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即惠子,戰國中期宋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是名家思想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並建議尊齊為王。

道教 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起源於上古鬼神崇拜,發端於黃帝和老子,創教於張道陵,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充分反映了我國人民的宗教意識、性格心理和精神生活。

孝聖憲皇後 (1693年~1777年)、鈕祜祿氏, 13歲時入侍雍和宮邸,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曆,即乾隆帝。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九年孝敬憲皇後死後攝六宮事。乾隆皇帝即位後尊為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葬泰東陵,諡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牌坊 古代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稱呼,老百姓俗稱它為牌樓。

王羲之 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琊臨沂,我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曆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

[閱讀鏈接]

關於快雪堂太湖石的來曆,有兩個版本的傳說。

《水滸傳》裏曾描寫宋徽宗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從太湖中撈取太湖石,由“花石綱”運到汴梁建“艮嶽園”,後來一部分成了北海的假山石。

金攻打宋時,“艮嶽園”被毀,但金世宗卻非常喜歡園中太湖石,便千裏迢迢從汴梁運送到北京,讓工匠照著圖紙,按照原樣進行疊放。

據說,當時為了加快運送太湖石,金世宗讓人把太湖石折成錢糧讓沿途各州府縣用等量糧食支付其價款,所以這些山石也稱“折糧石”。

另一說法,則是艮嶽園運來的太湖石安放在北海瓊島之上,修建快雪堂第三進院落的時候,從瓊島上移到了快雪堂院子裏。

北海內各時的應季活動

每當春回大地,萬物複蘇,皇家禦苑北海公園內的瓊島春陰也開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瓊島春陰”是一年中最早呈現的勝景,而春天正是欣賞“瓊島春陰”的最佳時機。

瓊華島東的建築並不多,但林木成蔭,環境幽靜,別有風韻。據史料記載“瓊島春陰”早在金代金章宗完顏璟在明冒年間就曾命名, 宋元以來,蜚聲海內,最為當時文人雅客所愛,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

早在明朝初期,“瓊島春陰”被稱為“瓊島春雲”。後來清朝乾隆皇帝春遊瓊華島,看到島上美麗的春景,不禁賦詩一首:

良嶽移來石發峨,千秋遺跡感懷多。

當春最是耕犁急,每較陰晴發浩歌。

後來他又把“瓊島春雲”改為“瓊島春陰”。乾隆書“瓊島春陰”石碑,立於綠蔭深處,為“燕京八景”之一。

石碑為四方形,碑身四周刻纏枝紋飾,背麵有乾隆皇帝的禦製詩,碑座四周有雕刻精美的漢白玉護欄。

北麵山麓沿岸一排雙層60間的臨水遊廊像一條彩帶將整個瓊島攔腰束起,回廊、山峰和白塔倒映水中,景點和水中倒影連成一片,讓人不知哪裏是真,哪裏是假。東南麵有石橋和岸邊相連,與秀美的景山、故宮交相輝映,黛色嵐光,構成一幅壯麗的畫卷。

另外,據神話傳說,瓊華是瓊樹之花,生長在蓬萊仙島上,人吃了可長生不老,此傳說表示該島是仿瑤池仙境建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