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求醫為人之本能,在舊社會,老百姓輕信是藥三分毒,經常將禮拜神佛當做治病診療的良方。因此,藥王崇拜應運而生。
除了藥王配殿,還有蘊含了百姓希望生意興隆而祭祀的文財神和武財神的配殿。
財神殿的文財神比幹原是殷商末代皇帝紂王的叔父,任商朝宰相。他平日裏為人正直,勤於朝政,憂國憂民。
比幹見紂王因為寵愛妲己而為廢朝政感到懊惱不已。隨後遭妲己所害,挖心自盡。他生前心直口快、說一不二,對事對財都能公正無私、絕無偏袒,故被百姓尊為了財神。
比幹之所以成為文財神,並不是因為比幹是大財主,而是因為民間流傳著一個關於比幹的故事。
傳說比幹因為紂王昏庸無道,怒視紂王,並且自己將心摘下,扔於地上,走出王宮來到了民間,廣散財寶。他雖然沒了心,但因吃了薑子牙送給他的靈丹妙藥,並不曾死去。
因為沒了心,所以比幹就無偏無向,辦事公道,深受人們愛戴和稱讚。當時,在比幹手下做買賣者,都沒有心眼兒,大家公平交易,誰也不會坑騙誰。所以人們把比幹這位老幼都無欺的君子立為財神,人人敬服。
而且在民間有諺語“財神到家,越過越發”的說法,所以敬財神、拜財神也是老百姓對富足、安樂生活的一種無限追求。天津地區也素有正月初二接財神、送“財水”的習俗。
在清晨,水鋪的夥計肩挑兩桶水、手拿兩捆柴,挨家挨戶的送,嘴裏還大聲吆喝:“柴水啦!”水象征著財氣、財運,柴與財諧音。
因此被老百姓賦予了招財進寶、大發財源的吉祥寓意。雖然後來這種風俗漸漸被人遺忘了,但是人們敬財神、拜財神的意願卻存留了下來。
關羽被譽為武財神。關羽,字雲長。他儀表威武,武藝超群。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投奔劉備,與劉備、張飛結為三兄弟,起兵爭雄。劉備建立蜀國,關羽守襄陽、定益州、督江陵,被封為前將軍,漢獻帝封他為漢壽亭侯。
關羽具有忠君愛國、神勇威武、待人至信、行俠仗義的高尚品德。同時他也是中國少有的同時接受佛、道、儒三家信奉的神明之一,甚至與孔子一起被譽為中國的文武二聖。
而且關羽的以忠義著稱,由於他為人剛直,做事果斷,還被百姓賦予了治病消災,鎮宅避邪,庇護商賈,和招財進寶等諸多能力,被後世譽為武財神。
每年農曆正月初五,信奉關帝的商家富戶都要為關老爺供上牲畜,燃放爆竹,燒香磕頭,祈求他保佑來年生意興隆,財運亨通。
除了財神殿,還有祭祀鬥姆以及北鬥星君的配殿。
鬥姆殿內供奉的是鬥姆元君,即北鬥眾星之母,全稱為“九靈太妙白玉龜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也稱鬥姆、鬥姥。
在道教經典《太上老君玄靈鬥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中有記載,說鬥姆擅長醫藥診療、精通陰陽五行有消災避邪、護佑胎育等諸多神職。
鬥姆造像較為特別,有4個頭,每個頭上有3隻眼睛,還有8隻胳膊,並且每隻胳膊上各執著法器。慈祥中不失威嚴,民間信眾頗多。
每逢鬥姆誕辰、喜慶節日各地鬥姆祠、元辰殿多舉辦祈福延壽法會道場,祈求鬥姆元君保佑健康長壽,子嗣平安。
[旁注]
孫思邈 (581年~682年),唐朝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是我國乃至世界史上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後人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比幹(公元前1125年~公元前1063年),子姓,名幹。為殷商貴族商王太丁之子,紂王的叔父,官任丞相,受其兄帝乙的囑托,忠心輔佐侄兒紂王。一生忠君愛國,後因強諫被紂王所殺。因比幹公平公正,隨民間將比幹供奉為財神。
劉備 (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223病逝於白帝城,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蜀國 從221年至263年,即蜀漢,又稱季漢。為中國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蜀漢開始於劉備,終於後主劉禪,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
鬥姆元君 道教神名。簡稱“鬥姆”,又作“鬥母元君”或“中天梵氣鬥母元君”。“鬥”指北鬥眾星,“姆”指母親。所以在道教經典中說鬥姆是北鬥眾星之母。道觀中供奉的鬥姥都是有三目、四首、八臂,並稱鬥姥元君的聖誕是農曆的九月初九。
法器 在宗教上,法器泛指在佛教、道教的儀式上,供做使用的器具,也指神仙們所使用的寶物。一般常見的法器有八卦鏡、木魚等,這些法器因為被認為有驅邪避凶的作用,亦被一般大眾用於護身符,或放在家門前做鎮宅之用。
[閱讀鏈接]
在天後宮配殿元辰殿當中,還供奉有太歲,分別以我國古代60位文官、武將命名,如甲子太歲金辮大將軍、乙醜太歲陳材大將軍等。
太歲即歲神,主管人間吉凶禍福,依六十甲子輪流值歲,當年輪值之歲神稱為值年太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命太歲,即本人出生當年的值年太歲。
北方地區有農曆正月拜太歲的習俗,天後宮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舉行“春祭拜”大典,就是請出本年的值年太歲,祈求太歲神驅走過去一年的黴運和苦難,祈盼來年萬事順利,平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