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龍宮——湄洲媽祖廟2(1 / 3)

海上龍宮——湄洲媽祖廟2

媽祖顯靈而使祖廟昌盛

湄洲媽祖廟建成後,據說媽祖經常顯靈,鄉親們時常能看到媽祖站立在山岩水洞之旁,盤坐於彩雲霧靄之間。

還傳說,每當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隻要喊:“媽祖保佑!”媽祖就會聞聲而至,使人們逢凶化吉和遇難呈祥。

後來,媽祖廟又經過了多次擴建和修葺,到了1030年左右的宋代,祖廟已經具有了一定規模,由正殿、寢殿等組成,到媽祖廟朝拜的人絡繹不絕。

到了1123年的宋代,媽祖信仰由民間傳到了朝廷,這是因為當時給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麗,吊唁高麗國王,他們的船隊在航行途中得到了媽祖顯靈庇佑。

當時路允迪的船隊在航行途中遇到颶風,路允迪率領的八艘船轉眼間沉沒了七艘,隻剩下路允迪所乘的那一艘,並且這艘船也危在旦夕。路允迪船的桅杆上紅光四射,刹那間,仿佛有一把大傘擋住了狂濤巨浪。

紅光過後,風浪頓息,船員們轉危為安。路允迪向部下打聽是何方神靈救助,當時船上的一名船員是莆田人,名李振。他告知路允迪這個是湄洲神女媽祖。路允迪回朝複命時,便將途中的奇遇上奏給了宋徽宗。

徽宗皇帝當即下詔賜媽祖廟“順濟”匾額,封媽祖為“順濟夫人”。這是媽祖顯靈事跡第一次由民間傳到朝廷,並且得到朝廷的確認和褒封。

到了元代湄洲媽祖祖廟得到進一步的擴建。在元代詩人洪希文的《題聖墩妃宮》詩中就有對當時湄洲媽祖廟盛況的描寫。詩道:

我昔纜舟謁江幹,曾覯帝子瓊華顏。

雲濤激射雷電洶,殿閣硉兀魚龍間。

此洲山島誰所構,麵勢軒豁規層瀾。

壺山峙秀倒影入,乾坤擺脫呈倪端。

粉牆丹柱輝掩映,華表聳突過飛巒。

湘君小水幻靈骨,虞帝跡遠何由攀。

銀樓玉閣足官府,忠孝許人巫鹹班。

帝憐遐陬雜鯨鱷,柄受水府司人寰。

五雲殿邃嚴侍衛,仙衣法駕朝天關。

危檣出火海浪破,神鬼役使忘險艱。

靈旗毿挲廣樂振,長風萬裏翔虯鸞。

平洲遠嶼天所劃,古廟不獨誇黃灣。

至人何心戀桑梓,如水在地行曲盤。

升階再拜薦脯藻,不以菲薄羞儒酸。

日談書史得少瑕,石橋潛渡憑雕欄。

詩成不覺肝膽醒,鬆檜蓊檜鳴玦環。

騎鯨散發出長嘯,追逐縹緲乘風還。

其中的“粉牆丹柱輝掩映,華表聳突過飛巒。”講的就是當時湄洲媽祖廟的盛況。

到了明代,媽祖顯靈的事跡也不曾間斷。當時,我國的北方的糧食使用依然在極大程度上依賴南方,所以漕運仍是朝廷的重要工作。

有一年春天,漕運官船滿載糧食出發了。剛出發時水碧天晴,糧官們憑欄酣酒,非常暢快。可天氣說變就變。突然間天就陰沉了下來,緊接著狂風暴雨席卷而來,船隊在暴風雨中迷失了方向。

由於漕運所動用的船隊非常龐大,幾乎每次的船隻都有上百艘,隨行人員都過萬人,若是出了意外,損失便是十分慘重的。

傳說在這危急的關頭,全體官兵想起了經常救助海難的媽祖,於是都狂呼:“媽祖救我!”

就在這時候,祥雲瑞氣充滿了天空,一個紅衣女子在祥雲中顯現,緊接著便風平浪息了。漕船得到了平安,眾官兵都說是媽祖顯靈了,朝天跪拜。後來漕運的官員抵達朝廷,將這件事啟奏給了皇帝,皇帝下旨賜額“靈慈”,並封媽祖為“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

在明代的時候,媽祖曾多次顯靈,並且湄洲祖廟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擴建。在1374年,泉州街指揮周坐主持重建了寢殿,又建山門、鍾鼓樓和香亭。

“山門”是湄洲祖廟建築的第一道門。祖廟山門呈皇城闕狀,這是因為媽祖被民間尊為天上聖母,是至高無上的女神。山門的建築風格是歇山頂式的城樓,頂上的垛口像長城,最頂部有兩條躍躍欲飛的龍。

在我國古代,皇帝是真龍天子。獅子是我國的吉祥物,山門兩旁的石獅,這一組“龍騰獅躍”,更是增添了幾分喜慶氣氛。

鍾鼓樓是所有媽祖廟的必配建築,東西對峙。平時,晨鍾暮鼓,昭示風調雨順,物阜民豐。而每逢節慶祭祀活動,以鳴鼓三通開始,以敲鍾表示禮終。每當那個時候,鍾鼓和鳴,聲震海陬,莊嚴肅穆,蔚為壯觀。

在鄭和下西洋時,因媽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廟。在1441年,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之前,親自與地方官員備辦木石,再次修整祖廟。

傳說鄭和下西洋時曾親眼看到媽祖顯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前往暹羅等國。船隊雲帆高懸,浩浩蕩蕩。當船至廣州大星洋時,突然大風驟起,洪濤如山,上下顛簸,船之將覆。

在這緊急關頭,船員請求鄭和向天妃媽祖祈禱,鄭和禱告說:

鄭和奉命出使外邦,忽遭風濤危險,身固不足惜,恐無以報天子,軍士生命,係於一發,望神妃救之。

據說鄭和禱畢,忽聞鼓笛之聲,一陣香風,宛見天妃颯颯飄來,立於雲端,旋即風平浪靜,轉危為安。後來鄭和的船隊在經過三佛齋時,又遇海寇陳祖義,也得天妃神助,剿滅海寇。

鄭和回國之後,立即奏明皇帝,朝廷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湄洲祖廟經過曆朝曆代的重修重建,祖廟更加金碧輝煌、巍峨聳立。

在湄洲祖廟正殿的神龕內外各供奉一尊媽祖,這是因為湄洲祖廟是世界上所有媽祖分靈廟的祖廟,很多分靈廟都要從祖廟分靈媽祖神像,而神龕外的這尊媽祖就是要先供奉過一段時間的香火,然後由分靈廟虔誠請回去奉祀的媽祖神像。

神龕兩旁是媽祖光明燈,信眾們可以把名字與心願寫進燈裏,祈求媽祖保佑合家平安,心想事成。媽祖精神的真諦就是慈愛為懷和普濟蒼生,所以人們相信媽祖一定會保佑他們。

寢殿也就是祖廟天後宮,是世界媽祖信眾心目中最神聖的殿堂。進寢殿之前的石柱上麵有一副奇特的對聯,是明代莆田的一大才子戴大賓所作。聯道:

齊齋齊齋齊齊齋齊齊齋戒;

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

上聯的意思是朝拜媽祖的同時,也要學習媽祖慈愛博大、樂於助人的精神,一起 “戒”掉不良的行為及私心雜念。下聯所蘊含的意思是在學習媽祖精神上,也要像連綿不斷的海水一樣,每天潮起潮落,持之以恒。

寢殿內左右兩邊都繪有壁畫。右邊的壁畫記述的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鄭和於1405年至1433年七下西洋,每艘船上都供有媽祖香火,並且他每次下西洋之前,都要到媽祖廟上香,祈求媽祖保佑。

左邊壁畫所記述的是清朝施琅將軍收複台灣的故事。

在施琅將軍率領收複台灣的軍隊來到莆田的時候遇到了幹旱,後來施琅向媽祖祈求,希望得到媽祖的庇佑找到水源,收複台灣。

後來施琅便從枯井裏挖到了水源,解決了大軍的用水難題,最終順利收複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