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早年間在四川一帶有個國家叫蜀國。據說國君與皇後恩愛有加,生了100個王子。在國君與皇後年事漸高以後,國君又娶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妃子。這妃子入宮後第二年就給老國君生了一個小王子。
國君老年得子,十分高興,倍加寵愛。而王妃的想法可不一樣,她想到的是自己生的這個小王子若是繼承王位,是怎麼也鬥不過皇後生的那100個王子的。於是她就向國君進讒言,說皇後教唆著那100個王子要造反。誰知國君竟信以為真、不辨是非。就下令將皇後和100個王子驅趕出境。
蜀國的鄰國叫滇國。滇國本來就對蜀國虎視眈眈,想侵占蜀國土地。現在見蜀國國君如此昏庸無道,居然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趕出國境,認為時機已到,便馬上發兵攻打蜀國。
蜀國本來國力是非常強盛的,但文武大臣們自從見到國君寵幸王妃,聽信讒言、趕走皇後和王子,也都人心渙散,都不願為他效力了。所以當滇國的軍隊攻城奪池時,很快就逼近蜀國國都了,形勢萬分危急。
國君在束手無策之際,隻好親自督陣。可是他的年歲大了,體力不濟;再加上威信喪失,軍隊中人人隻顧自保性命,無人肯衝鋒陷陣。正在這時,國君忽然看見遠遠來了一隊人馬,人數不多,卻英勇異常,直奔入敵人陣營,一陣猛衝猛殺,竟然把敵軍殺得人仰馬翻,
剩下的少數幾個也狼狽逃竄而去。待到國君帶領著軍隊迎上前去,才看清楚原來這一支仿佛從天而降的援軍,竟然是被自己驅逐出宮的100個王子,以及他們帶領的家臣們。
當時,國君又高興又慚愧,激動得不知說什麼才好。這時一位老臣趕上前來,對國君說:“皇上,家和萬事興呀。你該把皇後和王子們都接回來,一家人團團圓圓才能安家興國。”
大王子說:“父王,請您放心,母後一貫教導我們要團結一心,共同扶佐父王,更要我們善待王妃與小弟。我們100個兄弟永不分離,一定要幫助父王共同治理國家。”
國君老淚縱橫,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以後當然是接回了皇後和100個王子,王妃也知錯認錯了。蜀國從此更強盛發達了。
不久,奇事發生了。在王子們當年與敵軍作戰的高山林下,不知不覺地長出了一種奇異的植物。後來,人們根據它的地下莖層層疊合的特點,並聯想到百子合力救蜀王的故事,便給它取了一個象征兄弟團結意義的名字“百合”,意在讚美百子的美德。
《神農本草經》對我國古代本草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隨後幾個朝代的大型綜合本草著作都收錄了它的全部內容。其他一些學術著作如《博物誌》、《抱樸子》等也多見引用。它為我國本草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神農本草經》成書後,漢代末期一些醫學名家在此基礎上,補記藥物功用,新添藥物種類而輯成了《名醫別錄》,對藥物的記述包括正名、別名、性味、有毒、無毒、主治、產地、采收時節等。它反映了人們對藥物認識的增進。
值得注意的是,《名醫別錄》開始有一些藥用植物的形態描述。比如:記石脾,有“黑如大豆,有赤紋,色微黃而輕薄”;記木甘
草,有“大葉如蛇狀,四四相值,拆枝種之便生”等記述。對植物葉的營養繁殖情況作了初步的描述。
《名醫別錄》對植物藥的鑒別也有些簡單的記載。如鉤吻“折之青煙出者名固活”等。本書一般都指明藥物的主產地,如“蕙實,生魯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