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圖,明代書畫家,福建晉江人。張瑞圖以書法聞名,他的書法奇逸,峻峭勁利,筆勢生動,奇姿橫生,在三國書法家鍾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徑。
他的七律詩扇以飛動跌宕的筆姿、靈巧多變的字態營造了藝術的豪放之美,這種豪放,不草率、不粗糙,而是規整中見奇態,精致中寓灑脫。在章法布局上,作者采用了長短式,五三字的組合排列,疏 密有致,生動活潑。
黃道周,明晚期書畫家,福建漳州人。黃道周的書法,行筆嚴峻方折,不偕流俗,結字緊嚴,氣態高古。
黃道周的雨滯廟灣詩扇采用了長短的章法格式,為了拉開長短列的差距,以六字與一字之比,分行排列,疏朗的章法與緊促的結字形成反差,增添了整件作品的藝術趣味。
倪元璐,明末書畫家,浙江上虞人。倪元璐的書法受王羲之、顏 魯公和蘇東坡三人影響最大, 以雄深高渾見魄力,書風奇偉。他的瀾園招飲詩扇書法,以宏偉的氣概,雄健的筆力以及靈妙超逸的字態等,帶給人一種無限寬廣的想象空間。
朱耷,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個山驢、人屋、良月、道朗等。江西南昌人,為明朝皇族江寧獻王朱權的後裔,是其第九世孫。明亡後,遭國毀家亡之難,心情悲憤,便裝啞扮傻,在門上貼個大啞字,不與人語。23歲削發為僧,取法名傳綮。由於長期積憂抑鬱,遂患顛狂之疾,顛態百出。
朱耷的簡筆寫意花鳥畫,以獨特的麵貌,開一代新風。他的書法亦與他的繪畫風格相似,極為簡練,到晚年喜用禿筆,一變銳利的筆勢而變成渾圓樸茂的風格。
朱耷的五言詩扇以簡約的筆法、疏曠的章法,營造出一個清虛靜穆的藝術氣氛,風格超凡脫俗,不流於一般。八大山人在許多繪畫作品上的款跋,相當精彩奇巧。如在繪畫布局上發現有不足之處,有時用款書雲補其意。八大山人也能詩,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題上自己隨興發揮的詩,意境就充足了。
金農,清代書畫家,浙江杭州人。金農為“揚州八怪”之一,書畫奇古清逸,脫盡時俗,尤擅隸書,古拙厚重,獨創格調,自稱“漆書”。
金農的茅山訪楊仙長詩扇,作者以北魏楷書筆意書之,間夾隸書,字體方正,字態靜穆古拙,看似字字斷開,而其間筆意顧盼映帶,整幅作品給人以一種古樸生拙的氣息。
鄭燮,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江蘇興化人。他的書法別具一格,融隸書於行楷之中,自稱“六分半書”。
鄭燮的七絕詩扇即以“六分半書”寫成,通篇充溢著無拘無束的灑脫之情,用筆或隸或行,字態或欹或正,章法布局或短或長,似無程式可循,而其中趣味卻令人味之不盡,是佳品中的佳品。
趙之謙,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鐵三、憨寮、又號悲庵、無悶、梅庵等。清晚期書畫家、篆刻家,浙江紹興人。
趙之謙的書法初學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後致力於魏碑,篆隸書取法清代書法家、篆刻家鄧石如而融進自己的風骨,書風凝練雄強,獨具風格。
趙之謙在書法方麵的造詣是多方麵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趙之謙曾說:
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
趙之謙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他的行楷團扇以行楷書寫,在章法安排上,正好是一分為二,右半部分略鬆,左半部分略緊。書法用筆厚重中不乏機巧遒逸,體現了作者融會個人情性於北魏之中的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