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其妙的名家扇麵書法 2.
王寵,明代中葉書法家,蘇州人。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擅山水、花鳥畫,也擅長書法。他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麗遒逸,奕奕動人。
在眾多的書法作品中,他的七言詩扇獨樹一幟,他用嫻熟的行草書筆法書寫小楷,工麗遒婉、玲瓏精巧,輔之以規整的長短格式,使作品更具有藝術的雅逸之美。
王寵的《小楷謝康樂詩》扇麵,金箋,楷書,縱17.7厘米,橫54.3厘米,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扇錄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的兩首古詩,第一首《過始寧墅詩》從“束發懷耿介”到“無令孤願言”,其後至結尾為第二首《富春渚詩》。款署“王寵”,鈐印“王寵私印”、“履吉之印”。 王寵此扇書 法秀勁,紙墨精良,其楷書已擺脫早年摹仿虞世南、智永的狀態,以己意書之,風神疏朗,是其楷書中的佳作。
徐渭,浙江紹興人。徐渭的書法如同其繪畫一樣,用筆狂放,淋漓宕逸,不拘形似而神采殊勝,充滿著豪邁之氣。
徐渭的陽和廷捷詩扇屬比較規整的行草書,迥然不同於其平素慣寫的狂草,用筆姿態各異,不拘程式,線條頗具厚重感,其瀟灑處可以與北宋大書畫家米芾的字相比擬。
從這幅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徐渭的行草書曾受到米芾的影響,而兩人書法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書法的點畫與神采方麵注入了畫意。
董其昌,明代書畫家,上海鬆江人。董其昌的書法風格,是以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為其基本特點的。董其昌雖出身貧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風得意,青雲直上。
董其昌生活在風景秀麗的江南,並曾遍遊湘、鄂、 閩、浙、贛、皖、晉、京等地,大自然的啟迪,加上深厚的文化藝術素養,給他的作品增添了豐富的內涵。他長於山水,擅以誇張的筆墨捕捉自然山川靈氣,而從不受自然真景束縛,往往在秀潤簡淡的畫麵中寄寓詩的遐想。明人《畫史繪要》評價道:
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
董其昌的字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風格,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圓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
由於清代康熙皇帝親臨董書,致使董其昌書法風靡一時,形成了滿朝皆學董的熱潮,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但對董其昌的書法,曆來褒貶不一。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王文治稱讚董其昌書法為“書家神品”,而清代著名書法理論家包世臣卻批評董其 昌說其“行筆不免空怯”。不管董字本身究竟如何,董其昌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董其昌是晚明成就和影響最大的書畫家,他的書畫扇麵自然也流傳很廣。從董其昌的繪畫扇麵看,他著重傳統筆墨技法的運用,尤長於用墨,以墨韻幽雅、意趣簡淡、意境深邃而取勝,而不刻意追求工似。用筆則多皴、擦、點、染互施,豐富多變。
設色則青綠、淺絳兼用,或鮮麗而不妖妍,或平淡而又沉著。畫麵布局多取近坡樹、中水、遠山的三段法,層次分明。筆墨蕭散而含蓄蘊藉,逸筆草草而生趣盎然。
董其昌的草書扇麵往往寫得激越跳宕,有時自署學楊凝式,品味起來確有幾分《神仙起居法》天真爛漫的遺韻。扇麵紙熟,又有折痕,形式特殊,寫好不易,董其昌是書扇老手,正利用了扇麵的短處而變其長,出現的線條及墨色的變化別有意味。
董其昌的房村夜宿詩扇,以三二的長短分列式,組成了通篇的章法,字距行列間留出的眾多空間,增添了藝術的空靈感。整個扇麵,以嫻熟的草書寫就,筆致輕靈秀麗,字態優雅舒閑,具有才子佳人般 的文人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