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角逐中亞鳳凰台上望敦煌1(1 / 3)

一駕馬車在高低不平的大路上顛簸著,塵土卷起,久久彌漫半空,像一條疲憊的黃龍。

車上坐著德國探險隊代理隊長柯勒,旁邊是助手巴泰。

兩人麵帶倦容,眼睛卻如同黑洞洞的炮口,嚴密地瞄準著路旁遠處或近處的古城、古牆、古墳灘,發現有價值目標,就毫不遲疑把內心的欲望發射出去。

這是德國派遣的第二次中亞遠征隊。格威第一次考察結束後,上層人士成立委員會,專門指導如何對西域古代遺址進行更大規模考察,德皇威廉二世以個人名義捐助一筆巨額經費。這次考察,由於格威體弱多病,短期內無法前往條件艱苦的沙漠作業。而中亞考古競爭日益激烈,德國不能落在後麵,委員會決定選擇柯勒擔任代理隊長,率領探險隊先遣中亞腹地。

柯勒是一位柏林富商的兒子。其父出於繼承家業考慮,送他到倫敦、美國接受商業管理訓練,兼學醫學。歐洲大學生熱衷於讀辜鴻銘介紹中國古典文化的英文、德文著作,與許多歐洲上層人士一樣,柯勒開始漫不經心,緊接著被迷住,最後被折服:他原以為中國人是被世界淘汰的大煙鬼,沒想到他們的祖先竟然創造出那麼燦爛的文化!在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將這個桀驁不馴的日耳曼青年徹底俘虜,同時,歐洲探險家、東方學家往往因為在東方地理、文化方麵的發現而成為一顆顆閃亮明星,引人矚目。他決定要借助東方絢麗多彩的文明編織事業桂冠。父親去世後,他賣掉家業,進入柏林大學東方語言學校學習阿拉伯語、波斯語、突厥語和梵語。1902年,格威滿載而歸接受德國人讚譽時,柯勒卻不屑一顧,因為那些數量可憐的文物放在寬敞的柏林民俗博物館裏顯得太寒磣,遠不能與斯坦因所獲同日而語。之所以這樣,他認為歸罪於畏縮怯懦、膽小如鼠的格威。既然進入中亞,就要珍惜機會,像野豬一樣把所有古址翻透,拱遍,像獅子一樣張開血盆大口,吞並一切,這樣才能讓柏林民俗博物館光芒四射。

這次,古板保守的格威病了,委員會委任他率隊遠征,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他覺得背後有無數充滿期待和敬佩的日耳曼眼睛,其中包括德皇威廉二世。他一定要超過格威,超過斯坦因!

首選目標仍然是吐魯番。這座古城周圍有數百座保存完好的佛教石窟、雕塑和壁畫。而且,到那裏要比斯坦因所去南路容易得多。

探險隊成員隻有他和助手巴泰兩個人,為挖掘和運輸需要,招聘很多雇工,並雇用在中亞有很好聲譽的沙州駝隊,主人是唐古特。柯勒要求他們十天後帶著水趕到第一個考察目標,吐魯番東部沙漠裏的高昌古城遺址。

這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奠基於公元一世紀,十四世紀才廢棄,連續使用1500多年。令人詫異的是,這座規模宏大的古城不像習慣上那樣用木材和石頭,幾乎完全從黃土地中雕鑿而成,城內官衙、民居、寺廟、道路、作坊等,曆曆在目,似乎歲月滄桑在它們的記憶中不算什麼。空闊地方,也許就是當年姑師國王檢閱部隊的廣場,現在,被開墾成農田,寺廟壁畫上人像和獸像眼睛、嘴巴全被挖成空白,柯勒感到很奇怪。

“要是把眼睛和嘴巴不挖掉,晚上他們就走下壁畫,到村裏去吃人和牲口!”雇工解釋說。

“可是,為什麼還有大片空白牆麵?以前,這裏應該有壁畫。”

“原來的壁畫上沒有人和獸,全是花草樹木,我們剝下給莊稼當了肥料。”

柯勒無言以對。

“老爺,原來您想看完整的壁畫?前麵多得很。那裏常鬧鬼,沒人敢去挖。”

“是嗎?馬上帶我去看!”

到古城深處,確實有很多完整壁畫。其中一幅高兩米,柯勒立刻認出主佛像是摩尼教創始人梅尼茲。公元五世紀,摩尼教在波斯創立之初,受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襖教激烈反對,梅尼茲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摩尼教遭到毀滅性迫害,一些僥幸逃脫的教徒帶著宗教和藝術沿絲綢之路東移,中亞廣袤土地以其開闊心胸接受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