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拉薩外國居民情況及當地民俗風情等展開調查。很快,攝政王以間諜之名逮捕。攝政王親自審問。他盤腿坐著,長時間地望著兩個外國人,一言不發。
胡克首先打破沉寂,大聲用法語說:“這位大人看來麵慈心善,事情會順利進展!”
攝政王請人翻譯後,說:“我一點也不仁慈,而是心懷惡意。”
接著,中國駐藏大臣琦善會見他們。
琦善因為鴉片戰爭的失敗而成替罪羊,仇恨外國人,拍著桌子訓斥胡克和嘉伯特雇用的仆人,辱罵他屈從了外國野蠻人的宗教。
在琦善要求下,他們把旅行袋中的東西一件件地拿出來,擺在長桌上:先是些法文、拉丁文、蒙文和中文書,繼而是教堂用的亞麻布、裝飾品、聖杯、念珠、十字架、獎章、一本平版畫集。圍觀的人們驚異地打量這些洋貨。琦善見過放大鏡,趾高氣揚地向其他人介紹其功用。
經過盤查,沒有發現勘測儀器和路線圖,他們又得到自由。
兩人每天晚上都去拜見攝政王,進行宗教辯論。
攝政王對放大鏡和鉛印地圖感到不可思議。他渴望對外國有所了解,胡克就把火車、飛機、輪船、天體觀測儀等現代工業的寵兒做詳細描述。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胡克捉一個虱子在放大鏡下觀察,攝政王看見老鼠大小的虱子時恐怖地倒退一步,雙手蒙住臉。
胡克提出要覲見未成年的達賴。攝政王同意,但是,突然流行的天花使計劃落空。如果這時候能夠進口天花疫苗,那麼,西藏人很快就能看到上帝福音!而基督教奇跡將在拉薩出現!可是,琦善開始采取逐步驅逐他們的措施。
攝政王提出異議,琦善蠻橫地說:“西藏人不理解此事的嚴重程度……如果他們長期留在拉薩,把你們都迷惑了,不能拒絕他們的信仰,那時,達賴就完了。”
攝政王並不這樣認為。於是,胡克和嘉伯特的去留問題成為琦善和攝政王激烈爭論焦點。
他們隻有選擇離開。此後,傳教團再也沒有在拉薩進行任何嚐試。
下一批西方人攜帶的帝國通行證是槍炮而不是耶酥基督十字架。
西藏以往的寧靜和諧狀態遭到暫時破壞。
1876年,《煙台條約》中的獨立條款允許英國探險性質使團穿越西藏。1885年,孟加拉政府馬考烈在北京申請帶領一個使團前往拉薩,被清朝政府斷然拒絕。1888年,英國介入錫金與西藏的戰爭。北京政府為維護其宗主國地位,於1890年、1893年分別簽定《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和《中英會議藏印續約》,確定錫金地位,規定英國在西藏貿易權限範圍。
1899年,寇鬆繼任印度總督,致力於同達賴建立聯係。他認為英國最終要保護次大陸不受侵略,因為俄國統一亞洲的野心世人皆知。克什米爾駐紮官的助手肯農上尉自願前往拉達克,擬與那裏的長官取得聯係,然後通過商隊攜帶寇鬆致達賴的信。薩拉特也寫了一封信,向達賴保證英國人隻想促進貿易。他還勸達賴派一名可靠使者到加爾各答會談。肯農未到拉達克就被藏人攔住,地方長官答應把信件送往拉薩。但是,幾個月後,他把信件退還肯農,1901年,寇鬆利用不丹首相卡茲鄔金在拉薩旅行的機會寫一封措辭嚴厲的信,說要是他堅持目前狀態,那麼,大英帝國將采取必要步驟以確保《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和《中英會議藏印續約》貫徹執行。這封信同樣被退回來。這使寇鬆很惱火。同時,乞顏在1901年夏季開始第二次赴俄旅行,而俄國要對西藏進行軍事援助的謠言不斷傳來,薩拉特通過在拉薩的河口也將那裏的詳細情況傳給印度政府。河口說,乞顏從俄國返回將近兩個月後,他親眼目睹滿載貨物的沙州駝隊從東北方而來,而且從一位官員口中得知運輸的是武器和彈藥。寇鬆更加氣憤。他想,既然達賴沒有誠意通信,那麼,應該派一個外交使團到拉薩得以補償。這個計劃將在1903年春季實施。為確保使團安全,必須派遣足夠兵力陪同前往。
寇鬆選擇一位大爭奪中的“激進派”棋子,即英國龍騎兵團的榮赫鵬少校。他深信,即使榮赫鵬不能以智慧戰勝狡猾的乞顏,那麼,在武力較量上應該獲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