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睡蓮啊睡蓮 抱著頭的老人1(2 / 3)

大本營南邊是塔克拉瑪幹沙漠東部沙海。

赫定決定從塔克拉瑪幹東部由北向南再次穿越死亡之海。

探險隊在悠揚駝鈴聲中向沙漠進發。

這次,赫定有充分準備,他讓蒲昌帶領駝隊馱著冰塊陪他走四天,以延長供給。

在沙漠深處,渡過20世紀最後一個聖誕節。那天晚上還下了一場雪。大家歡欣鼓舞,很興奮。赫定希望上帝保佑他晚上能有關於樓蘭的夢。

但是,落空了,一夜無夢。

探險隊成功穿越沙漠,到達車爾臣河邊。

下一步目標是羅布荒原。

返回大本營途中,赫定與來自辛格爾的獵戶喀拉兄弟不期而遇,這使他大喜過望。因為,在羅布荒原中有一處不凍泉米西泉(意為60泉水),隻有少數人知道前往的路線,喀拉和奧得都是為數不多的知情者。赫定不敢相信奧得,因為他的這個同齡人好像生活在神話與現實之間,讓人捉摸不定:他吹噓說熟悉羅布荒原裏的每一處古代遺址,米西泉是他經常歇腳的地方,常常在那裏的蘆葦叢中撿野鴨蛋吃。赫定覺得這些話有很多虛幻成份,他可不想因為向導的失誤再經曆一次死亡。喀拉則顯得老成持重,讓人覺得踏實。更何況,他還於1893年到1895年之間給葛滋探險隊當過向導經過米西泉,考察孔雀河下遊幹河床。

赫定第一次探險結束後發表關於羅布泊正確位置的觀點,與堅持普爾熱觀點的葛滋發生激烈爭論。事實上,普爾熱去世後,羅布泊位置之爭就變成赫定與葛滋之間的爭論。所以,他必須尋找更有說服力的證據來支持李希霍芬和自己的理論。

他帶著喀拉兄弟返回英格可力。營地發生很大變化:大本營規模大許多,新增加不少俄國人開的葦棚“洋貨店”、突厥人開的茶館,以及周邊地區居民準備賣給探險隊的雜貨。就連鐵匠、木匠和裁縫也搭起做坊。簡易街市就形成了。街道中央,兀立著一隻凍僵的老虎,這是獵戶射死後拿來出售。

英格可力成了羅布泊地區盡人皆知的大市場。

這似乎是中亞文化的縮影,或者說是其遺韻:這麼短時間就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經濟市場,再過幾月,說不定有各種教派的傳教士、僧人會來建教堂和寺廟,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地方具備這種奇異的超常的激活力與吸引力!

休整半月,探險隊向羅布荒原進發。

這次隨從人員減到最少,包括一個哥薩克、喀拉兄弟、奧得。巴依堅守英格可力。蒲昌因年紀太大,身體不好,留在大本營。

探險隊沿庫魯克幹涸的古河道行進。

葛滋上次發現這條河道,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赫定進行詳細考察。河道邊到處都有枯死的胡楊樹,樹幹中間千瘡百孔,在風中發出陰森恐怖的聲音。

探險隊抵達一處古代驛站遺址——營盤。

十天後,米西泉歡欣鼓舞地浮現視野中。這片不大的綠洲滋養著紅柳、蘆葦和其它一些植物,成為沙漠中野駱駝、羚羊、狐狸和野鴨的家園,也曾經是絲綢之路上旅人們一解饑渴的天堂,後來,又成了羅布獵人深入羅布荒原的據點。現在,赫定要將這裏作為跳板,向羅布荒原挑戰,開始一次新的穿越行動。

休歇後,探險隊攜帶冰塊和蘆葦,向南進發。

天近黃昏,赫定忽然看見前麵有一男一女兩個老人抱著頭坐在地上,心裏一驚,急忙走過去,問:“你們病了嗎?迷路了嗎?”

“好好的,也沒有迷路。這裏就是我們的家。”

“家?可這裏是一片荒原呀!”

“即便荒原,也還是家。”

“你們叫什麼名字?”

“樓蘭,佉盧。或者叫於闐、龜茲、烏孫、和闐什麼的,都成。”

“你們為什麼抱著頭?”

“害怕……”

“怕什麼?”

“無休止無休止密箭一樣的傷害……”

“可以看我一眼嗎?我們不是壞人。”

“不行,我們已經失去正常的模樣,失去生命,失去水,失去樹林,失去火……能失去的都失去了,現在隻剩下累累傷痕,我們很害怕,非常害怕,害怕,隻有依靠蓮花詩維持精神生命,我是那潔白的蓮花,在光輝中誕生,被神的呼吸所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