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篇《重要工作》寫得很經典:“放年假前,張三在機關幹部大會上很嚴肅地放風:年後將對下麵的幹部班子進行調整。台下的大小官員心裏都一驚。”很明顯,一個真心為工作的官員不會在中央三令五申反腐倡廉的時候,放年假前放風年後對下麵幹部班子調整的,假如真調整也應該是領導班子集體研究的結果,就不會出現“台下的大小官員心裏都一驚”的局麵,這裏的小領導“醉翁之意不在酒”,果然,“晚上,張三回家後見老婆在收拾行李,準備回鄉下老家過年。張三毫無表情地說:‘今年過年不回家了,叫孩子回鄉下一趟。’老婆迷糊不解:‘啥事這麼重要啊?’‘……’老婆嘀咕:‘多年沒回去了,你爹身體越來越差,恐怕……’”什麼重要工作讓小領導不能回老家陪風燭殘年的父親過年?很深刻的內容不言而喻。這裏,我們不能就說這小領導就是個貪官,但是,很多問號在我們腦中變成重重的濃雲。官員的腐敗,由心理上向外漫溢,不解決官員的為官心態,社會肌體總會有強烈的痛感。
三,官員的隱秘心理,職員的陰暗心理,揭示社會肌體的“劇痛”
官員的腐敗是整個社會關注的問題,李國新先生在《防盜門》裏沒有直接寫官員的經濟腐敗,卻用防盜門的細節揭示了全部內容。張三是小職員,與“領導”同時搬了新居,住對門,張三“老婆下崗,孩子上學,房子錢是借的”,無錢安裝防盜門。結果裝了防盜門的領導家被盜,損失慘重。領導又一次督促張三裝防盜門,張三再次拒絕,結果領導自掏腰包為張三家裝了防盜門。這篇螞蟻小說的深刻之處在於選取了一個極好的細節——安裝防盜門,因為張三沒有防盜門,小偷不屑光顧,領導家卻損失慘重,那麼,領導家那些“損失”從哪來的呢?同在一個機關,張三連房款都是借來的,領導怎麼會那麼富裕呢?小領導的經濟腐敗由一扇防盜門清清楚楚地晾在眾人麵前。小領導又為什麼那麼關注張三是否裝防盜門呢?甚至不惜自掏腰包?小領導關心下屬外表下的隱秘心理讓我們心裏很沉重,官員經濟腐敗的警鍾再次在人們耳邊響起。
還有小職員間的相互傾軋,在《告狀》一篇裏寫得相當精彩。“辦事員張三和李四趁領導不在,就關在辦公室裏說領導的壞話。……張三的文筆好,李四就提議請他執筆,寫成了一封很不錯、殺傷力很強的檢舉信。兩人相視一笑,各執一份。幾天後,李四被提拔當了辦公室主張三,而張三莫名其妙地被調離。”這就是小機關內部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的一幕。這種爭鬥中的人與人關係隻讓人看到機關生活的“血腥”與“詭詐”,看不出和諧社會勤政為民的機關工作精神。
這裏,無論官員的隱秘心理還是職員的陰暗心理,都是社會肌體最可怕的“劇痛”,它的可怕在於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危害太大,是社會肌體不穩定的隱患。
以上內容都是李國新先生螞蟻小說對社會肌體“痛處”進行的披露,是李先生認識社會,認識機關生活,認識“人”之後的深刻思考,因此,這些“小螞蟻”的文學意義與社會意義很明顯。李先生不是用調侃的筆調簡單進行揭露,而是客觀地說出自己對小機關裏眾多人物心理的體驗與認知,目的在於促進機關工作更完善,促進社會肌體更健康,是善意規勸,而不是強烈指斥,因此,他的螞蟻小說社會責任感十分明確。
由於對螞蟻小說不夠了解,不敢對李國新先生的螞蟻小說提出合理建議,隻是覺得李先生的螞蟻小說再含蓄一些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呢?個見,與李先生探討。相信李先生今後創作的“小螞蟻”能夠承擔更深刻的“社會重量”,祝福李先生!
高盛榮
2010年3月13日於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