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裏鄉村——安徽宏村
宏村,古取宏廣發達之意,稱為弘村,位於安徽省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千米,是古黟桃花源裏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古村始建於1131年,距今有900多年的曆史。最早稱為“泓村”,清乾隆年間更名為宏村。
整個村落枕雷崗麵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國畫裏的鄉村”之美稱。
汪姓祖先為避難搬家宏村
我國三山五嶽中三山之一的黃山,古稱黟山,安徽的黟縣因山而得名。黟縣境內的群峰與黃山連為一體,在曆史上曾因礙了古黟與外部交往,造就了黟縣“世外桃源”般的生態環境。
在黟山腳下,也就是黟縣的西北角,有一座像一隻昂著奮蹄的大水牛,被譽為“建築史上一大奇觀”的古老村落宏村。
宏村又名泓村,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曆史了。
關於此座村莊的建立,那還要從1131年說起。
當時,黟縣一個名叫汪彥濟的人,家裏遭遇了一場火災。大火燒毀了汪家許多房屋財產,汪彥濟無奈之下,舉家從黟縣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崗山下怡溪河邊,圍著一眼天然泉水,建造了13間房屋。這便是宏村的原始雛形。汪彥濟還在村口興建睢陽亭,作為入村標誌性建築。
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作為程朱理學發祥地的徽州也達到了極盛時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營商的人數逐漸增加,他們積累了大量的資金財富,為光宗耀祖,紛紛在家鄉購田置屋,修橋鋪路,形成了1401年和1796在宏村建設房屋的兩次高潮。
1403年至1424年,汪姓家族汪思齊、汪升平父子,請風水先生何可達“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引西溪水入村,開鑿百丈水圳,擴建了約1000平方米的月沼。此後100多年,宏村人口繁衍,建築密集。
宏村的水圳又稱作牛腸水道,它是利用牛的生物機理來布置的水係。南湖隻是牛的雙胃中的一個,還有一個是位於宏村中央的月沼。連接兩池的是遍布全村的水圳,人們又把水圳稱為牛腸。
這牛腸九曲十彎,全長400餘米,宏村的房屋全都圍繞牛胃和牛腸來建造。村中路路有渠,家家有水,營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帶來了汪氏宗族的發達興旺。所以,人稱:宏村之美,美在其水。
宏村人的祖先很會利用自然溪水來做文章,他們在宏村的上首浥溪河上攔河建石壩,用石塊砌成的數米寬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勢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
水圳九曲十彎,穿堂過屋,經月沼,最後注入南湖,出南湖,灌農田,澆果木,重新流入濉溪,滋潤得滿村清涼,使靜謐的山村有了動感,創造一種良好的環境:
浣汲未防溪路遠,
家家門前有清泉。
人工建造的水係,豐富了村落景觀,和諧、多變、富有靈氣,它有6大功能。一是防火;二是調節小氣候,改善氣溫和濕度,淨化空氣、美化環境;三是飲用;四是洗滌;五是灌溉;六是發電。
更為奇妙的是,這牛腸的水位,不論天晴還是下雨,總是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水位總是低於小橋以下一點,不多不少,十分奇特。水係建立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建築理念。
宏村內現存的月沼呈半月形,是在村中央原有的一眼天然泉窟上擴掘而成,也稱為牛胃。這裏是全村的核心地帶,身份重要的人物才有資格住在附近。
月沼又稱月塘,老百姓稱作牛小肚。月沼建成後,其後裔汪升平等人投資萬餘金,繼續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實際上,月塘四圍成了人們的共享空間,展示風俗民情的露天舞台,村民自發地聚會其間。
1607年汪氏大小族長集資,購秧田數百畝,鑿深、掘通村南大小洞、泉、窟、灘田成環狀池塘,形成南湖。至此形成全村完整的水利係統。
宏村內現存的南湖位於宏村的村南頭外,其實,這不過是個大水塘。曆史上,這水塘大修過3次,重建中堤後,可東西劃舟,情趣無窮。
1814年秋,浙江錢塘名士吳錫麟遊南湖後,撰文述道:宏村南湖遊跡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黃山腳下小西湖之稱。
1425年至1596年的170餘年間,宏村以東土道製、南土水製、北土土製和西土佛製為水口布局。
東方建築龍排廟;南方引水至紅楊樹、白果樹;北方至雷阜榛子林;西方建造觀音亭等作為風水屏障。
這樣就營建了樂敘堂、太子廟、正義堂等祠堂、廟宇,至此,宏村逐漸形成了以血緣和地緣關係聚合的同宗同姓的民居集落。
1662年至1911年,宏村南湖書院、樹人堂、三立堂、樂賢堂、承誌堂等大型書院和宅第相繼修建。
清末和民國期間,隨著徽商的衰弱,封建宗法製度的解體,宏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
自此,宏村果然應了風水陰陽術士的靈驗。從明朝永樂到明朝萬曆的150餘年間,汪氏宗族日益發展,直至“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
但是,至此宏村的水係建設還沒有完成, 1607年,又在宏村族人汪奎元主持倡議之下,汪氏大小族長集資,在村南征得秧田數百畝,鑿深數丈,又開辟出一個18000多平方米的碩大南湖來。
人們把南湖和村中的水圳、月沼連接相通,至此,在宏村的土地上,終於建成了一個完整的世所罕見的水係,宏村村落的牛狀圖騰便形成了。
古代宏村人獨出機杼,開“仿生學”之先河,規劃並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係,整個村莊從高處看,宛若一頭斜臥山前溪邊的青牛。
這種別出心裁的村落水係設計,不僅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調節了氣溫和環境。古宏村人規劃、建造的仿生學牛形村落和人工水係,是當今“建築史上一大奇觀”。
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
從村外的自然環到村內的水係、街道、建築,甚至室內的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裏鄉村”。
[旁注]
三山五嶽 分別指我國的名山。現今一般認為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五嶽則是泰山、衡山、華山、恒山和嵩山。這裏的三山又指傳說中的蓬萊、瀛洲和方丈三山。
族長 亦稱“宗長”,指一個宗族中行輩、地位最尊的人。是封建社會中家族的首領。通常由家族內輩分最高、年齡最大且有權勢的人擔任。族長總管全族事務,是族人共同行為規範、宗規族約的主持人和監督人。
圖騰 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誌和象征,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文化現象。社會生產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對自然的無知是圖騰產生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係,而用做本氏族徽號或標誌。
吳錫麟 (1746年~1818年),字上麒,號竹泉,浙江嘉興人。1765年中舉人,官遂安教諭,改廣東鹽大使。善墨菜,亦能畫梅。其詩博采眾長,詩風雋秀。有《自怡集》、《嶺南詩鈔》。
[知識鏈接]
宏村水係是依牛的形象設計的,把清清的引為“牛腸”。“牛腸”從一家一戶的門彰緩緩流過,隻要一出門就能看到它。宏村有一句老話:“浣汲未妨溪路遠,家家門巷有清渠”就是說這“牛腸”。
“牛腸”在流入村中被稱為“牛胃”的月塘後,經過過濾,複又繞屋穿戶,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過濾河床。如此水係;堪稱是我國古代村落建築藝術之一絕。
著名的徽派古建築及其特色
宏村始建於南宋,距今已近千年曆史,為汪姓聚居之地,它背倚黃山餘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特別是整個村子呈“牛”型結構布局,更是被譽為當今世界曆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跡。
那巍峨蒼翠的雷崗當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龐大的牛軀。以村西北一溪鑿圳繞屋過戶,九曲十彎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彙合蓄成一口鬥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腸和牛胃。水渠最後注入村南的湖泊,鵒稱牛肚。
接著,人們又在繞村溪河上先後架起了4座橋梁,作為牛腿。曆經數年,一幅牛的圖騰躍然而出,創造了一種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