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華天寶 —— 平遙古城(2 / 3)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小女孩,工匠們就在城上修起了矮牆,並把它叫做女兒牆。

從清代起成為金融業中心

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占北京,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清攝政王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打敗大順農民軍。同年,清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的統治者。

進入清代,平遙古城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據記載,清康熙帝西巡時,曾駕臨古城。到了清朝末年,慈禧太後和光緒帝在西逃途中,也曾路宿古城。

當然,平遙最輝煌的一頁,它曾是清代晚期我國的金融中心。1824年,我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昇昌”票號在平遙誕生。它也是我國銀行業的開山鼻祖。

3年之後,日昇昌在我國很多省份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

當時,在日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裏的票號竟多達20得家,一度成為我國金融業中心。

清朝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20多家,占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為“古代中國華爾街”。由此可見,在我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現存的平遙古城內,還有眾多從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街道商鋪、居民建築等,這些遺址古跡均體現了曆史原貌,被稱作研究我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滄桑的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4大街、8小街、72條蚰蜒巷構成。

南大街為平遙古城的中軸線,北起東、西大街銜接處,南到大東門,以古市樓貫穿南北,街道兩旁,老字號與傳統名店鋪林立。

這南大街又稱明清街,自古以來就是平遙縣最繁華的商業中心,街道兩側的店鋪都是具有明清風格的建築。

明清街中央的是山西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貫通南北的金井樓,清時被冠以平遙縣十二景之一。

這金井樓也稱為市樓,它的始建年代不詳,重修於1688年,後又曾有過幾次修補。

金井樓的結構為三重簷歇山頂木構架樓閣,築磚石台基,四角立通天柱,外包磚牆,東西各有券門一道,四周圍廊,柱上施半拱。

金井樓的二層平座回廊,前後隔扇門裝修,內施樓板,設神龕,南供關聖大帝,北祀觀音大士,另奉魁星,屋頂裝天花板,樓頂施彩色琉璃瓦,嵌鑲成南喜北壽的精美圖案。

金井樓既不是宗教性建築,也非防衛性建築,為城內獨一無二的樓閣式高層公共建築。

金井樓樓上保存下來的清代石碑10多塊,樓上存鐵鍾一口。1990年至1995年間,市樓又經揭瓦翻修,替換糟朽構件,自上而下,油飾彩繪,煥然一新。

多少年來,在人們的心目中,金井樓與古城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成為平遙古城的象征。從東南側拾級而上,中層沿平座走廊圍繞一圈,憑欄遠眺,頓覺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如清代詩人趙謙德遺詩所雲:

攬山秀於東南,挹清流於西北。

仰觀煙雲變幻,俯臨城市繁華。

趙謙德的詩道出了金井樓的一大特點,那就是這裏是登高俯瞰古城全貌的最佳去處。

在明清街,除了這金井樓,還有清代平遙“蔚”字五聯號之一的蔚盛長票號,它的舊址位於平遙縣城南大街13號,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蔚盛長票號成立於1826年,由原設於平遙城內的綢緞莊改組而成,總號設在平遙城內。財東是介休北賈村的侯蔭昌和平遙普洞村王培南及幾戶小股東,經理為汾陽人郭存祀。

1900年,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西行路過平遙時,因提取醇親王彙來的銀兩下榻蔚盛長票號。1912年,經理雷士緯求到了書畫篆刻大師吳昌碩先生的墨寶“光緒行宮”四字,為此,此處又名“光緒皇帝下榻處”或“光緒客棧”。

蔚盛長先後在全國各地開設分號,業務範圍包括彙兌官款、存款業務、貸款業務。此票號比日昇昌字號還要早。

現存的蔚盛長票號是當時票號的賬房,這裏收集了當時票號的年總帳信件彙票。在當時的通信條件下,都是靠這些信件來完成請示、報告,彙報總號的經理的。

賬房牆上的有一幅二十四孝一詩一畫圖,講述的是古代二十四個大孝子的故事,它說明了票號掌櫃具有這樣一種德才兼備的商尚人格。

在蔚盛長博物館的北廂房,牆上有一副由四小一幅畫為一組的畫,這便是明清著名書法家傅山的“梅蘭竹菊”四君子指頭畫。

蔚盛長博物館的正廳,院子高低與台階一級比一級高,這代表著步步之高的意思,也就是說院子的高低與身份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正廳便是當時掌櫃所住的地方,在廳中央,有一塊藍色的匾,上麵寫著“乾健伸貞”四個大字。據說,這塊匾是當時票號掌櫃過六十大壽之時,他的好友贈予他的。

進入正廳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說是“百葫蘆寶床”。此床是此館珍品之一,采用浮雕和鏤空兩種工藝,上麵雕有一百個葫蘆,象征多子多福之意,可以看到床的兩邊還有兩個“壽”字,一多子多福多壽。下邊的床板上還雕有九頭獅子在嬉繡球。這幅雕刻畫代表著,獅子滾繡球,好日子在後頭。

博物館的堂屋中央有張八仙桌,這張桌子是可以折疊的,四角翻下來之後便成為了8個角,此桌也是有寓意的。票號掌櫃對他的夥計們有這樣的教導和囑咐:做生意要八麵玲瓏,圓滑一些,但做人就必須方方正正了。

在百福閣的二樓,還存放著一尊古老的佛像,這是佛祖釋迦牟尼。古代生意人信佛,像此票號的曆任掌櫃便都是信佛之人,放置佛祖塑像在此,是乞求財源滾滾之意。

位於古城明清街南口,坐西朝東,建築保護非常完好的一座三進院落,是清代主要票號之一的百川通票號舊址。

此票號是明清街店鋪、民居建築中保存最完好、最高的店麵 ,也是古城內最早開發的景點之一,票號財東的祁縣城。內的渠源湞,經營期間在全國各地設立近多處分號,其舊址已辟為“三晉大財東家私博物館”

博物館由外及裏,分三進院落,每個院落依次增高,隱示著“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穿過門廳,院內南麵耳房為住房用品陳列。對麵是當時接待重要賓客的大煙房,在中院南廂的原賬房內,現設有百川通的全模型,北廂房是當時的銀窖。

中院正廳原為會客所在,仍以舊時模樣擺設。裏間是票號的客房,現設有清代紫檀三麵浮雕羅漢床圖案,木雕工藝十分考究。

客廳和樓上的閣樓組成整座院落的主樓。樓簷椽頭用油漆彩繪畫成銅錢圖案,並依次寫有“一本萬利、二人同心、三元及第、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六合同春、七子團圓、八仙上壽、九世同居、十全富貴”,可謂民俗意趣濃厚。

票號後院由佛堂、小姐閨房、家眷會客廳及正屋的家堂組成,陳列品主要有明代所塑的文殊菩薩,各種古舊坐椅,如禪椅、小姐椅、太師椅、文椅、圈椅、交椅、四出頭官帽椅等,這些陳列,體現了封建社會的等級差別和禮儀程序。

百川通博物館內,還集中了明清兩代民間家具中的精品,如普通的核桃木、樟木、杉木,還有名貴的紫檀木、黃花梨木製作的家具等。

在古城的明清街內,除了幾個著名的票號之外,還有很多有名的鏢局。

從狹義的角度來講,鏢局就是為一些商家或個人提供安全保障的專門機構。平遙古城內的鏢局興起於清代末年,當時,鏢局的主要業務就是為票號押送銀鏢,這就形成了鏢局走鏢的兩大鏢係,即銀鏢和票鏢。

在清朝末期,隨著票號的逐漸衰敗,鏢局的主要業務對象,轉化為為一些有錢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首飾和保障人身安全。這就形成了糧鏢、物鏢、人身鏢三大鏢係。這也就是鏢局走的六大鏢係,即信鏢、票鏢、銀鏢 、糧鏢、物鏢、人身鏢六種鏢。

山西人在外經商的特別多,這就給山西人創辦鏢局提供了一定條件。我國第一家鏢局,是由山西人“神拳無敵”張黑五在北京順天府門外創辦的興隆鏢局,後來,平遙縣的王正清也創辦的同興公鏢局。

平遙比較有名的鏢局當數同興公鏢局、中國鏢局和華北第一鏢局。

其中,同興公鏢局是由平遙南良莊人王正清,於1855年創辦。當時的王正清是一位名揚京城、威震全國的武術大師,其子王樹茂盡得其真傳且有青出於藍之勢。所以,同興公鏢局創立之始,就成為當時全國著名鏢局中的享有較大聲譽。

平遙古城內現存的同興公鏢局的展館為明代建築,全麵係統地介紹了清代鹹豐直至民國初年同興公鏢局創辦、發展,以及歇業的全過程,講述了武林鏢局方麵的知識。

平遙的中國鏢局是明末清初鏢局的舊址。這個鏢局展出的古跡文物,向人們提供了一些實物資料,主要介紹中國的鏢局發展史,以及在明清時期,我國有名的十大鏢局、十大鏢師和走鏢過程中的軼事趣聞,尤其是研究形意拳、長拳、彈腿、長槍、套路等武術門派的發展。

平遙的華北第一鏢局,於1849年開局,曆經整整64年,從沒有失過一趟鏢。

到了清代末年,華北第一鏢局與其他鏢局一樣,也麵臨了衰敗的局麵。主要原因,一是清代末期,洋槍洋炮的出現,十八般兵器和武術沒有了用武之地;二是交通不便,如果用獨輪車走鏢的話,路費特別高;三是風險大,走鏢時失一趟鏢就會雙倍的賠給對方。

麵臨著各種挑戰,1913年,創造過許多成功奇跡,取得的過無數輝煌的華北第一鏢局正式閉局。

在華北第一鏢局裏展出的古跡文物,向人們提供了一些實物和資料,介紹了華北形意拳、長拳等武術門派的發展史,以及清代中葉華北地區保鏢行業中的三位傑出人物,即神槍王正卿、鐵腿左二把、形意拳名家戴二閭等三位鏢師生平事跡。

平遙古城的明清街,街道並不寬,在每個體麵門庭的花崗岩門檻上,都有兩道很深的車轍印痕,可以想見當年街道上車水馬龍的熱鬧情景。

這些車馬來自全國各地,馱載著金錢,馱載著風險,馱載著驕傲,馱載著九州的風俗和方言,馱載出一個南來北往經濟血脈的大流暢。

古城的“幹”字街,是由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城隍廟街、衙門街組成的。

其中,西大街,西起下西門、東和南大街北端相交,與東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我國古代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日昇昌票號就誕生在此街。

日昇昌票號創建於1824年,遺址占地2000多平方米。此建築群用地緊湊,功能分明。

日昇昌從清道光初年成立票號到歇業,曆經100多年,曾經執中國金融之牛耳,分號遍布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業務遠至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彙通天下而著名。

作為晉商文化的傑出代表,日昇昌票號的建築風格和規模都是典型,但又有其特殊性。它采用三進式穿堂樓院,既體現了晉中民居的傳統特色,又吸收了晉中商鋪的風格,達到了建築藝術和使用功能的和諧統一。

日昇昌票號院落分為三進。前院為營業大廳,中院為內部的辦公機構,後院屬生活區。

這座院落是當年平遙控製全國各家分號的中心樞紐,這裏作為總號要起發布指令的作用,而各分號在它的指揮下,把源源不斷的錢財賺取回來彙集於此。

日昇昌票號在100多年的經營中,始終堅持著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嚴格為客戶保密的經營理念,當時有“一紙彙票彙通天下”的說法。這既是對日昇昌票號生意興隆,營業範圍寬廣的見證,也充分顯示了日昇昌票號在彙票防偽製度上的嚴密。

日昇昌票號的最後一進院落是後廳。這裏是過去逢年過節時擺設宴席的場所。

此外,日昇昌票號還有一幅由1819年狀元陳浩為日昇昌題寫的對聯:

日麗中天萬寶精華同耀彩;

升臨福地八方輻輳獨居奇。

這是一個藏頭聯,至今已有170年的曆史了。

在古城內西大街,除了日昇昌票號,還有寶豐隆票號、厚德恒錢莊,以及永泉當、永玉當等著名當鋪,這些店鋪經過一二百年的風風雨雨,處處已顯出蒼老,但蒼老而風骨猶在,竟然沒有太多的破舊感和潦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