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毒物進入人體的量。
健康人體對毒物具有完善的防禦能力,當少量毒物進入人體時,機體可動員神經質防禦力量,對毒物進行水解,還能進行氧化或結合反應,發揮自身的解毒作用。然而,當大量毒物侵入時,超過機體的解毒能力,就可對人體產生不良作用,以至引起中毒。職業中毒主要是通過毒物吸入人體所引起,為了減少毒物進入人體的量,首先要降低空氣中毒物的濃度,這是預防職業中毒的重要措施。
3人的精神狀態與健康狀況。
毒物的毒性和進入人體的量,是引起中毒的外因。如果對毒物無恐懼感,在毒物麵前處於無所謂狀態,因而放棄對毒物的預防,不積極改造作業環境,則毒物進入人體的機會必然增多。而健康狀況不良(如明顯的肝病會影響肝髒的解毒功能等),則毒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引起的損害更為嚴重。
職業中毒的預防措施
在新建、擴建、改建廠房,或采用新工藝、使用新原料前,應認真考慮預防職業病的問題,認真做好衛生設計工作,對已投產的廠房應從以下措施著手。
1生產技術。
(1)大搞技術革新、工藝改造。這是預防職業病的重要途徑,從根本上改善勞動條件,控製和消除某些職業性毒害。例如:化工生產中的反應釜常因密閉性能不好,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造成有害氣體大量逸出。現在,顏料生產中,將液相反應改為固相反應,消除液態物蒸發所造成的毒害。又如,以無毒或低毒物質代替高毒物質等。
(2)綜合利用。開展廢氣、廢水和廢渣的綜合利用,變“三廢”為“三寶”,不僅可回收化工原料,而且大大減少毒物的危害。
2技術措施。
增加通風排氣設備,如製漆作業點的局部排氣櫃,將有毒氣體局限化並及時排出;對少數高毒物質,必須采取嚴格密閉,隔離式操作,以避免或減少直接接觸。
3預防措施。
(1)建立勞動衛生職業病防治網。由各級領導負責,有關方麵大力協作,建立一個專業防治機構以及勞動保護專職人員組成的防護網,開展職業病的防治工作。
(2)建立空氣中毒物濃度測定製度。定期測定,以提供改進預防措施的依據。
(3)建立工作前體檢、定期體檢製度。工作前體檢在於防止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不適於該工作,如有明顯肝病的人,不宜從事接觸四氯化碳的工作;血液係統明顯異常的人,不宜從事接觸鉛、苯工作等。定期體檢目的在於早期發現毒物對人體的影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4)合理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是預防職業中毒的一種輔助措施,個人防護用品包括:防護服、口罩、麵具、袖套、眼鏡等。
(5)在接觸毒物過程中要振奮精神,改造環境,戰勝毒害。平時要加強身體鍛煉,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一旦受到毒物侵害,在治療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激發起人體各部器官、組織的旺盛機能和抗病因素,易於戰勝疾病,恢複健康。電磁輻射的傷害表現和預防
電磁輻射汙染又稱電子霧汙染,高壓線、變電站、電台、電視台、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和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和微波爐、收音機、電視機以及手機等家用電器工作時,會產生各種不同頻率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充斥空間,無色、無味、無形,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任何物質,當電磁波輻射的強度超過人體或環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就會對人體造成汙染。
電磁輻射的傷害表現
一些受到較強或較久電磁波輻射的人,已經有了病態表現,主要反映在:
(1)對心血管係統的影響:表現為頭痛,心悸,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律不齊,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
(2)對神經係統的影響: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容易激動,失眠;
(3)對視覺係統的影響:會使眼球晶體混濁,嚴重時造成白內障,是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害,影響視力;
(4)對生殖係統的影響:表現為性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質量降低,使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
(5)長期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影響人體的循環係統、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誘發癌症以及糖尿病、遺傳性疾病等病症,對兒童甚至還可能誘發白血病;
(6)裝有心髒起搏器的病人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髒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有關研究表明,電磁波的致病效應隨著磁場振動頻率的增大而增大,頻率超過10萬赫茲以上,可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生活過久,電磁波的幹擾,使人體組織內分子原有的電場發生變化,給組成腦細胞的各種生物分子以一定程度的破壞,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等有害代謝物,甚至使腦細胞的DNA密碼排列錯亂,製造出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經遞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標準的輻射劑量下,人體細胞就會被大麵積殺傷或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