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的表演指導 2.(2 / 2)

3.歌唱訓練內容

歌唱語言:歌唱語言是聲樂訓練中的重要部分。歌唱,就是將音樂化的人聲與語言相結合,進一步表情達意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歌唱語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學內容和思想內容,突出作品風格,直接展示歌曲圖像和意境。

歌唱語言要求:字頭必須咬準,但又不能咬死。當字頭咬住後,應當自然及時地過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後,應當適時地收聲歸韻,一定要注意三者銜接,過渡自然、順暢,成為一個整體。

歌唱語言必須同靈活多變的呼吸、通暢的聲音、貫通的共鳴協調起來,才能收到聲情並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4.學好聲樂的關鍵

學習聲樂時要在老師麵授時認真學習、思考、體會,並做好筆記。聲樂學習筆記是反映學習聲樂進程的一麵鏡子,應記敘每個階段采用的發聲練習、歌曲教材、教師要求、練習效果、主要問題及糾正方法等。

回家後,要堅持每天按老師的要求練習,這是能否學好聲樂的關鍵。

氣息練習的方法

歌唱中的呼吸是發聲的動力和基礎,是聲音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確的發聲,良好的共鳴,以及歌曲思想感情的表達是和呼吸密切相連的。

因此,歌曲的演唱必須掌握好氣息的運用。發聲時氣息不夠,較長的樂句就沒法唱下來,缺少氣息支撐的聲音,喉頭負擔就會過重,高音也很難唱上去,中聲區也感覺擠壓吃力,不會自然流暢地唱出來。聲音的大小強弱,快慢緩急也就不能變化自如,更談不上運用自如地表現歌曲了。

操縱呼吸器官使它完全聽從支配,是唱歌基礎,是保持聲音強弱、快慢、長短各種表情的基礎,是保持聲音自始至終清脆洪亮的基礎。一個歌唱家要保持優越技巧,就要一天也不間斷地去練習。

人在無聲抽泣時,小腹會自然膨脹,兩肋會向外擴張,唱歌者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呼吸。然而,這樣的呼吸絕不是一日之功,要求唱歌者經過長時間的不間斷訓練,完全忘掉了由肺呼吸的感覺,而形成自然地由腹部呼吸的習慣。要達到這種呼吸要求,初學者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訓練:

1.慢吸慢呼

吸氣用口和鼻同時進行。長吸一口氣到小腹,吸氣時感到小腹膨脹而且後背腰帶一圈都有膨脹的感覺,然後用口將氣徐徐吐出。

吐氣練習方法:在桌子上放置一根點燃的蠟燭,然後一口氣將它吹滅。再退後兩步,一口氣將它吹滅。重新點燃蠟燭,在這個位置將燭火吹斜而不吹熄,從而體會吐氣的感覺。

注意在吐氣的過程中,小腹應始終處於膨脹狀態,而且氣息將盡,小腹始終不能懈怠,而且要感到氣息越減少,腰帶越鼓脹。

2.快吸快呼

迅速將氣吸到小腹,再迅速完全吐出。隨著一吸一呼,小腹的肌肉也一張一弛。這主要是練習小腹肌肉的功能,以適應在歌唱中間吸氣,即瞬間能將氣息吸足的能力,或者適應歌唱氣息的迅速彈動。

3.快吸慢呼

吸氣用口鼻同時進行,迅速將氣吸到小腹,然後用口將氣徐徐吐出。小腹同樣處於膨脹狀態,感到氣息越減少,腰帶越鼓脹。

4.慢吸快呼

長吸一口氣到小腹,然後迅速吐出,連續進行。鍛煉由腹部吸氣,腹部肌肉的適應能力。

5.吐氣練習

首先將氣吸到小腹,然後依靠小腹肌肉的力量,迅速、短促地將氣吐出,要求有彈性、有力度。呼多吸少,呼少吸多都是不正確的。

初學者一定要有適度控製,一開始不要太快,否則會感到頭暈氣短。

6.注意事項

長的樂句或延長音時要注意氣息支撐,要始終處於流動狀態,並且小腹也要處於膨脹狀態,而且隨著樂句的延長要感到越加膨脹。這樣,發出的聲音才不至於僵死、呆滯,才富有流動感,才會好聽。

樂句上行或發高音時要注意氣息的支撐。這裏容易出現的問題是,音越高,聲音越窄小、越擠卡,會感到唱不上去。這就要求始終要關注氣息,小腹始終要飽滿,後背相應也感到緊張。因為小腹一旦鬆懈,氣息會上浮,要發上行音或高音,喉頭的肌肉就會幫忙,甚至喉頭會上移,發出的聲音會難於控製,發出擠卡的聲音,這是唱歌的大忌。

歌曲中要求發出具有“顆粒性”的聲音,比如女高音的花腔、民歌的某些顫音。這不能靠肌肉做出,而更需要靠氣息的流動,才能發出和諧、優美動聽的聲音來。

相對於強聲,弱聲演唱時更應注意氣息的支持。氣息要支持弱聲不能發虛,因為弱聲不同於一般說的小聲,隻有靠氣息的駕馭,聲音才能保證質量,不至於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