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的表演指導 1.
聲樂的種類和特點
聲樂的三大唱法
1.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即為流行歌曲演唱方法,是流行音樂的一種聲樂表演形式,起源於19世紀歐洲,是流行音樂中最主要、最具影響力、發展變化最快的一種表現形式,是西方先進國家工業革命形成的社會商業化的產物,存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基本上不需要人為地製造共鳴,演唱時的所有音域音,都以混合聲來完成,低聲區逐漸接近真聲,高聲區逐漸接近假聲,並且需要有電子擴音係統的絕對支持;歌唱發聲較自然淳樸,不追求共鳴強於音量大。用近似說話的狀態來唱歌,注重表現力,感染力和形體、肢體的協調配合。
2.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是起源於意大利的一種聲樂技術形式。從形成到發展與完善,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曆史。美聲唱法是意大利人在“拿波裏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聲樂技術形式。美聲唱法以人體生理結構為前提,充分調動了人體與發聲相關的各器官及部位的功能,科學地總結出了一套嚴格的聲樂訓練方法,因此能做到音量宏大、音域寬廣、音質上下統一、音色具有“金屬光澤”、表現力豐富、表演對比幅度很大等技術特點。
3.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當前人們說的民族唱法的內涵,其實應該成為“中華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顧名思義,就是“各個民族形成的歌唱方法”。如:“內蒙古民族唱法”——他們的歌唱像草原、藍天一樣悠遠、遼闊、舒展、粗獷;“西藏民族唱法”——像雪山、白雲一樣飄逸、高亢、原始、純潔;“新疆民族唱法”——充滿了西洋特色:熱烈,奔放、直白、大膽等。
民族唱法強調語言的旋律關係,講究根據演唱語言發音規律來處理發聲。行腔講究字音的五音、四呼、出聲、歸韻、收聲、噴口等。“民族唱法”因追求音質純淨、明亮、莊重,激情,所以頗具濃鬱的中華民族氣質、個性和風格。
聲樂的聲部特點
1.多聲部音樂
凡結合兩行以上旋律或兩個以上音同時進行的音樂稱多聲部音樂,其中每一行旋律或構成和弦進行的每一條音的線條,即為一個聲部。
2.女高、中、低音特點
二重唱包含兩個聲部,三重唱包含三個聲部,混聲四部合唱包含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四個聲部。
女高音技音色特點還可細分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戲劇女高音等。女中音的音色介於女高音與女低音之間。高的女中音近似戲劇女高音,低的女中音近似女低音。
女低音嗓音較女高音、女中音更為寬厚。
3.男高、中、低音特點
男高音實際音高比記譜低8度。其按音色特點還可細分為抒情男高音、戲劇男高音等。男中音的音色介於男高音與男低音之間。其按音色特點可細分為抒情男中音和戲劇男中音。抒情男中音的音域與音色接近戲劇男高音。戲劇男中音的音色在低音區與男低音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