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徐上柱國帶刀入殿(2 / 2)

那監察禦史眯起鼠目一看,長刀的近柄處刻有一個疑似“嶠”字,刀柄上卻是鮮紅的幾個小楷,赫然刻著:“征伐四海,管殺不管埋”!

若隻是這句話也就罷了,讓人驚駭的是,那行字的落款,卻是“李世民”!

唐人性格豁達,王公貴族在尋常升鬥小民麵前,或許都會以自己的名字來自稱,李世民經常用自己的全名來稱呼,再加上他的書法很鮮明出眾,飛白體更是一絕,朝臣特別是文官,又豈能不認得太宗的手筆,這刀柄上的字,確乃太宗真跡!

大唐朝堂之上少有跪禮,群臣與皇帝坐而議事,隻有格外嚴肅莊重的場合,才會行跪拜禮,可如今太宗剛剛下葬不久,徐真這樣一位鎮軍大將軍兼上柱國,手持太宗欽賜的禦刀而來,他一個小小監察禦史,又剛剛上任,當即被嚇得噗通跪了下來!

連一直宿衛著禁宮的程知節都沒能攔下這柄刀,任由徐真帶刀而入,這剛剛上任的監察禦史,又如何能扛得住徐真的威壓!

徐真舉著長刀,一步步走入朝殿,心頭卻湧起無數個畫麵,那是李世民私下召見他的畫麵,他還記得李世民臉上或慈愛或戲謔,又或不肯服老的表情。

還記得第一次見得這柄長刀,李世民與他說起殷開山和這把寶刀的諸多淵源故事,記得李世民問他想要些什麼,徐真當時就想到一柄刻著“民族英雄——XXX贈”的殺豬刀,那個電影畫麵在他腦中浮現,他竟然開口,請李世民在他的刀柄上賜字。

李世民饒有興趣地問徐真:“徐卿,你想讓我寫些什麼?”

徐真當時嘿嘿一笑,不太好意思地摸著後腦勺道:“小子愚鈍,也沒什麼文才,聖上隨意就好,不過...不過最好能夠霸氣一些...也好嚇唬人不是...”

當時的李世民見得徐真這副滑頭樣,也是沒好氣地敲了敲他的頭,他年輕之時也是頗為跳脫的小子,被徐真這等神色勾起了心思,玩心大起,就寫下了“征伐四海,管殺不管埋”,還開玩笑一般在後麵署名,李世民!

後來這柄刀被他賜給了徐真,這柄刀從此成為了禦刀,隻是從來沒人這麼不珍惜禦賜之物,而後的大小數十戰,徐真皆賴此刀,遼東救駕之後,李世民見識了這柄長刀的威力,更是為這柄刀正名,老臣子又有誰不清楚這柄刀的來曆?

長孫無忌是追隨著李世民征伐高句麗戰場的,他自然清楚這柄長刀背後的意義,若不含糊,見到這柄禦刀,就如同見到李世民親臨一般了!

然而徐真大搖大擺帶刀入殿,囂張至極,他長孫無忌又如何能忍,當即騰然而起,指著徐真大罵道:“豎子何敢如此!帶刀入殿,圖謀不軌,驚擾聖人,該當何罪!”

金陛左右金瓜武士紛紛上前來戒備,內衛也從隱秘之處顯出身形來,這些人要麼是百騎,要麼是北屯營出身,徐真早先又擔任過翊衛中郎將,他們早已對徐真拜服得五體投地,哪裏真敢對徐真動手,再者,他們素知徐真智勇雙全,腦子又不是被驢踢了,若要行刺,還會這般光明正大?

李治雖然對徐真大有改觀,但也不知徐真意欲何為,反倒是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兩人雙眸陡然一亮,內心充滿了感激之情。

徐真走到陛前,雙手高舉長刀,緩緩放在地上,又解下自己的紅甲,輕輕放在長刀的後麵,這才單膝跪地道。

“聖上,此紅甲乃太宗親衛天策軍之神甲,伴隨徐真踏入軍旅,這長刀原屬殷開山,而後被太宗欽賜於臣,二者皆伴隨徐真多年,今日,徐真卸甲解刀,懇請聖上收回左屯衛大將軍一職,臣徐真,願意與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兩位將軍,共同殉忠!”

徐真此言一出,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二人頓時老淚縱橫,特別是契苾何力這位老將軍,早在吐穀渾戰場之時,他就對徐真刮目相看,內心寄托厚望,終覺得徐真並非尋常之輩,有朝一日必定飛黃騰達。

是故對徐真也是照顧有加,二人由是交厚,徐真帶刀入殿,他就已經知道,此子必定是來解圍的了。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徐真的解圍手段居然如此的激進極端,雖是以退為進,然而無論是長孫無忌慕容寒竹,還是新上位的李治,可都一直將徐真視為眼中釘啊!

若李治一個想不開,隻需要吐出半個“準”字,長孫無忌就真的要將徐真拖下去殉葬去了!

李治的雙眸之中爆發不可捉摸的異色,他直勾勾地盯著徐真,似乎看到了一個他從未真正了解過的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