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二年五月,悶熱的天氣讓整座長安都顯得有些鬱鬱,街上的人們也都懶懶散散,然而這種沉悶很快就被打破。
因為消失在公眾耳目之中的大唐新貴,平民英雄,當朝柱國徐真將軍又回來了!
而且這一次,徐真將軍帶回來的捷報,實在令人太過難以置信,這則捷報如同丟入滾油鍋的火把,將鬱鬱沉沉的長安城瞬間點爆!
“都聽說了麼,徐真將軍凱旋歸來了!”
“聽說受到排擠,這兩年出使天竺了,那地方千萬裏般遙遠,也不知吃了多少苦頭咧。”
“可不是,玄奘法師都化了十八年才來回了一趟…”
“玄奘法師又豈能跟徐真將軍相比,人家那是帶著使節團去的,日行百裏,聽說還滅了天竺國咧!”
“不能吧?那使節團再大也不過百來號人馬,怎地就能滅了天竺這等佛宗大國?”
“據說是天竺國生了權變,那篡位的暴君有眼無珠,將我天國使節團都扣了下來…”
“這些天竺人不同教化,使節團又怎能回來?”
“這不是還有徐真大將軍麼!我有個遠房侄兒在軍中任職,回來這麼一說,真真是驚動天地的大勝仗!”
“怎麼說!怎麼說!”
“你快說啊!這都急死人了!”
“莫急莫急,待我喝口水…咕嚕…說是徐真將軍孤身逃了出來,單騎跑到了泥婆羅,借得七千騎兵,吐蕃那邊又調了一千多人手,由大將軍統領著,殺到天竺,那天竺王動用了七萬的象騎兵,居然被大將軍殺了個片甲不留!”
“我怎麼聽說是十萬象騎兵,你們也曾見過巨象吧?十萬象兵,那可就是山崩地裂一般的威風了,居然被大將軍召引了天雷地火,燒得那是灰飛煙滅啊!”
“我的老天,那些個被燒熟的大巨象,估摸著三天三夜都吃不完吧?”
“沒眼力的野老!那天竺皇宮都是用金磚建成了的,連國主都讓咱大將軍給抓了回來,誰還去看那些燒熟的巨象?”
“你們可知大將軍何時入城?”
“聽說就在明日了!到時候咱們一定要去看看,這一人滅一國,可是天大的功勳了!”
“對對對!一定要瞻仰一番大將軍的威風!”
“其實我還想問問…那些燒熟的巨象,最後都丟哪兒了…多可惜啊…”
“… …”
翌日,皇太子李治率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凱旋而歸的使節團,長安城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朱雀大街兩側人滿為患,摩肩擦踵,隻用萬人空巷根本不足以形容彼時之盛況!
李治心中固然不舒坦,然而如今他逐漸接手諸多政務,儼然有了一番皇者的沉穩和氣度,等了一刻鍾之後,人海潮頭突然爆發出一聲驚訝,而後如同點燃了火藥的引信一般,從城外一路傳到城中,人浪一波又一波,民眾紛紛攀上榆槐和牆頭,尋找高處來仰望!
徐真仍舊是一身標誌性的紅甲,一柄極為清爽的長刀,然而入了城門之後,那些攀上高處的人才發現自己是多此一舉了。
因為徐真大將軍乘騎著一頭巨大的金甲白象,身後是被關押在象背囚車之中的天竺王阿祖那,使節團人人乘騎巨大的戰象,隊伍尾巴還有數十頭無人乘騎的大象,背上馱著各種輜重和戰利品,連遙遙相待的李治和文武百官都能穿透密密麻麻湧動著的人頭,看到高高騎在象背上的徐真!
“轟!”
人群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人們歡呼呐喊,將早已準備好的花瓣兒潑灑出去,有人帶頭歌唱和舞蹈,用唐人特有的方式來迎接這位帝國的大英雄!
徐真被這一幕深深的溫暖了心頭,他本以為自己的名字早已被遺忘,然而長安城的人們還在高聲呼喊著他的名字,四處頌揚著他的故事!
王玄策和蔣師仁雖然伴隨徐真左右,然而此時卻連襯托之綠葉也沒當上,完全被百萬民眾徹底忽略,無論他們的心計城府有多麼的深沉,估計此時都要恨透了徐真。
然而張久年和周滄等人卻衷心為徐真感到高興,一個個與有榮焉,他們是徐真的嫡係人馬,同樣受到了民眾的夾道歡迎!
今天的焦點隻有一個,那就是徐真!
李治逐漸接手了朝政,每日又必須到聖上的寢宮去問安,還親自服侍聖上日常醫藥,幾乎都未曾出入過宮殿。
若是平時,長安的人們得見李治一麵,估摸著能吹噓十天半個月,可如今,當今皇太子就在人流的盡頭,卻沒有人想過要去關注一下這位未來的皇帝!
李治漸漸皺起了眉頭,暗自攥緊了拳頭,微眯著雙眸,盯著越來越近的象隊。
到了宮門,徐真也不敢再托大,距離李治的迎接隊伍還有十丈之遠,就摸了摸白象的腦袋,那白象如通靈性一般,緩緩跪伏在地,徐真瀟灑落地,帶領使節團快步上前,給李治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