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丹製藥 1.(1 / 2)

煉丹製藥 1.

我國古代金丹家們為了研究金石藥,不辭辛苦,甘冒風險,長年累月置身於被毒氣、煙塵籠罩的簡陋的“化學實驗室”中,應該說是第一批專心致誌地探索化學科學奧秘的“化學家”。他們為化學學科的建立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教訓。

金丹家們製造出很多化學藥劑,其中很多都是今天常用的酸、堿和鹽。還創造了許多技術名詞,寫下了許多著作。正是這些理論、化學實驗方法及煉丹、煉金著作,開挖了化學這門科學的先河。

黃白術中的化學成就

黃白術,即煉金術、外丹術,以人工製造聲稱服後不死成仙的丹藥為主。企圖通過藥物的點化,變普通金屬為“藥金”或“藥銀”。

千百年來,我國古代金丹家雖然沒有實現變普通金屬為貴金屬的設想,但經長期的實踐,卻對古代冶金學、合金學作出了貢獻,被稱為“現代化學的先驅”。

武功蓋世的神射手大羿有一次率眾徒外出狩獵,把愛妻嫦娥獨自留在家中。大羿的徒弟逄蒙早就覬覦大羿的長生不老藥,於是就在大羿出獵時心懷鬼胎地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大羿率眾人走後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嫦娥被逄蒙逼得沒有辦法,隻好在緊要關頭取出長生不老藥一口吞了進去。

沒想到剛剛吞下丹藥,身體就飄然而起,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大羿得知嫦娥吞藥飛月後無比心痛,於是對著皎潔的月光,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據說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就是由此而來。

嫦娥吞服的所謂長生不老藥,是古代金丹家經過無數實驗煉成的“仙藥”。據說人食後就可以“長生不老”。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不過古代金丹家為求長生而進行的實驗,在化學領域有許多創建倒是真的。

事實上,古代無數的金丹家在毒氣熏蒸的丹爐旁耗盡了生命,他們進行了大量實驗,積累了大量科學素材,客觀上對化學、冶金學、礦物學、醫藥學及生理學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古代技術條件下,金丹家們企圖轉變銅、鉛、錫、汞為黃金、白銀的嚐試,當然不可避免地要遭到失敗,但他們卻製取到了一係列黃色和銀白色的金屬,他們稱之為“藥金”、“藥銀”,從而對古代合金化學作出了貢獻。

我國古代的銅砷合金是方士在試煉人造金銀的過程中發明的,時間大致在西漢初年。

西漢淮南王劉安主撰的《淮南子》中就有“淮南王餌丹陽之偽金”之說。丹陽郡是當時產“善銅”的著名地區,所謂“丹

陽之偽金”當是以丹陽所產之精銅經點化而成的黃色藥金。東漢方士狐剛子在其所撰《五金粉圖訣》中著重討論的“三黃相入之道”,就是指用雄雌黃和砒黃使五金轉化為藥金、藥銀的方術。

南朝齊梁時期的醫藥煉丹大師陶弘景在他彙編的《名醫別錄》中已說及“雄黃得銅可作金”,他又補充說:“以銅為金亦出黃白術中。”

以雄黃點銅所成之金,當為含砷量少的銅砷合金,故呈黃色。後來由於點化技術提高或點化藥的改進,才進一步出現了點化砷白銅的技藝。

隋代方士蘇元明所撰《寶藏論》中就製取砷黃銅和砷白銅做了經驗總結。其大意是用草灰與雄黃、雌黃、砒霜一起加熱,便可生成不易揮發的砷酸鉀,便可熔化了。它若與銅末、木炭一起加熱熔化,便可生成黃色的或白色的銅砷合金,很像黃金和白銀。

在《寶藏論》中還記載:當時假金有15種,其中有雄黃金、雌黃金;假銀17種,其中有雄黃銀、雌黃銀、砒霜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