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麻將 2.(2 / 2)

馬吊牌的玩法是由4人對坐一起打,每人先取8張牌,剩餘8張放在桌子中間。4個人輪流出牌、取牌,出牌是以大擊小。

但是與紙牌不同的是,打馬吊牌有莊家和閑家之分。莊無定主,可以4個人輪流坐。所以3個閑家可以合力攻擊莊家,使他盡快下莊,讓其他人當莊家。

至於馬吊牌名稱的由來,曆來說法不一。

據說此牌是從籌碼也就是碼子演變而來,而牌麵上所畫的圖案又都與錢有關。例如,文錢是錢,一貫是一千文錢,索是穿錢的繩子,也就是錢串。

而古代一千文錢也叫一吊錢,從這裏似乎可以看到“馬”與“吊”的影子。馬吊牌的涵義便不言自明了,翻譯過來就是“一種關於錢的牌”。

後來,人們在玩馬吊牌時,常常感到紙牌的數量太少了,玩起來根本不能盡興,於是人們開始把幾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來玩,從此馬吊牌就變成120張。

牌合在了一起,在玩法上也發生了變化。首先,除了3張連在一起的牌可以成為一副以外,3張相同的牌也可以成為一副了。

也就是說,上家出的牌,下家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吃和碰。這時牌的組合就有了“坎”、“碰”、“開杠”等說法,而此時的紙牌也叫 作“碰和牌”。

清代著名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調情遭苦打,冷郎君懼禍走他鄉》中,賈母、薛姨媽、王熙鳳等鬥的就是碰和牌。書中這樣寫道:

鴛鴦見賈母的牌已十成,隻等一張二餅,便遞了暗號與鳳姐兒。鳳姐正該發牌,便故意躊躇了半晌,笑道:“我這一張牌是在薛姨媽手裏扣著呢,我若不發這一張牌,再頂不下來的。”

上文中的“二餅”也就是“二文”,“文”這個字在馬吊牌中已經被畫成圓餅狀,這段小說中的記載正是一個馬吊牌中頂牌的例子。與此同時,骨牌中也出現了一種“碰和”,也就是將21種牌色每種五張合成一副。並且也有了“開杠”、“自摸加倍”、“相公陪打”、

“詐和受罰”等規定。

骨牌的這些打法和術語也由馬吊牌接受和繼承下來了。

馬吊牌與其他棋牌活動最大的不同在於,馬吊牌是一種四方參加的遊戲。它不像圍棋、象棋、六博棋等都是雙人對戰,而橋牌雖然是4個人對戰,但實際上是分成兩邊配合的。

雙方參與的互動再複雜也會有限,而馬吊牌的四方作戰就更顯得錯綜複雜了,從這一層麵上來說,馬吊牌反而是一種虛擬現實得更加真實的高智商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