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麻將 2.(1 / 2)

中國麻將 2.

鄭和在航海中發明麻將

明朝永樂年間,大航海家鄭和率領數萬將士,乘著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船隊,前後7次前往東南亞、印度等地。

話說那是鄭和第一次出海一個月後,由於他們離開大陸在海上漂泊太久,在長期的航海過程中,許多將士因為海上生活的枯燥,止不住地思念家鄉,於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是一副愁苦表情,全都萎靡不振。

鄭和看了非常著急,他擔心長此下去,後果會不堪設想。鄭和為了給將士們解悶,也為了振作他們的士氣,他便開始尋找解決的方案。

鄭和經過幾天的冥思苦想,他終於想到了切合現實的解決辦法。鄭和下令讓將士利用船上現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再令藝師在竹牌上雕刻了文字圖案,最後製定了遊戲規則。就這樣,製作好的竹牌放在吃飯的方桌上就能供4個人同時娛樂了。

鄭和在文字圖案的確定上,最開始以紅色的“中”字代表中原大地,這又符合中國紅的原則。而他在竹牌刻上“發”字,暗合他率領軍士們航海經商。

而“經商發財”的數量則是從“一萬”到“九萬”,鄭和按照我國“過滿則溢”的習俗,沒有刻更多的萬。

等萬字牌定下來之後,其他的文字圖案就照樣推出來了。因為船上糧食主要是大餅。於是,“一餅”到“九餅”就出來了。

但是天天“大餅”吃得膩了,在海上也沒別的食物,隻能吃海魚了,這樣,“一條”到“九條”也出來了。而在海上行船要依靠風向,這便有了“東”、“南”、“西”、“北”風。最後,鄭和又用“白板”代表了白茫茫的大海。

鄭和發明的遊戲一經推出,在他的船隊中盛況空前。一時間海上浩蕩的船隊響起了一片“嘩啦嘩啦”搓竹牌的聲音。

在將士中,有一個姓麻的將軍,他玩竹牌很厲害,屢戰屢勝,而且他勝了之後就會大聲唱歌,這樣極大地鼓舞了船隊上下的士氣,後來,鄭和發明的這種竹牌便正式取名為“麻將”牌了。

就這樣,鄭和的船隊下南洋回來後,也帶回了一個風靡我國大地六百餘年生生不息的麻將遊戲,並衍生出幾乎可以代表我國文化的麻將文化。

馬吊牌是一種紙製的牌,最開始隻是作為籌碼使用的。整副牌共 有40張,總共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4種花色。

其中,萬貫、索子兩種花色都是從1至9各一張。十萬貫則是從20萬貫至90萬貫,以及百萬貫、千萬貫、萬萬貫各一張。與十萬貫類似的是,文錢也是從1至9,以及半文、沒文各一張的。

十萬貫、萬貫的牌麵上畫有明代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人像,萬萬貫派給了“及時雨”宋江,索子、文錢的牌麵上畫索、錢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