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伯駒後身,即文徵明、沈周亦未盡其法。
偶作花鳥,也清麗有逸致。可以說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也稱“吳門四傑”。沈、文、唐三家,不僅以畫取勝,而且佐以詩句題跋,就畫格而言,唐寅、仇英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畫上,一般隻題名款。
後來有一年,仇英在閱讀史書的過程中,被漢代宮殿的宏偉壯觀所深深折服,一幅幅關於宮廷生活的畫麵在他的腦中閃現。於是,他鋪開宣紙,揮筆畫下了流傳百世的《漢宮春曉圖》,但是,這幅鴻篇巨製的《漢宮春曉圖》還沒有完成,仇英就遺憾地離世了。
《漢宮春曉圖》是仇英重彩仕女畫的傑出代表。此圖勾勒遒勁而設色妍雅,畫家借皇家園林殿宇之盛,以極其華麗的筆墨表現出宮中嬪妃的日常生活。不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古代的重彩仕女畫中也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仇英擅人物畫,尤工仕女,重視對曆史題材的刻畫和描繪,吸收南宋時期馬和之及元代人技法,筆力剛健,特擅臨摹,粉圖黃紙,落筆亂真。
至於發翠豪金,綜丹縷素,精麗絕逸,無愧古人,尤善於用粗細不同的筆法表現不同的對象,或婉轉流暢,或頓挫勁利,既長設色,又善白描。
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強,形象秀美,線條流暢,有別於時流的
板刻習氣,對後來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宮仕女畫都有很大影響,成為明代仕女美的典範,後人評其工筆仕女,刻畫細膩,神采飛動, 精麗豔逸,為明代之傑出者。
另外,仇英不僅畫藝超群,而且書法也極有造詣,曾有書法作品被收入清代宮廷內府,藏於養性殿內。
仇英流傳作品較多,僅上海博物館 就存有23幅之多,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劍閣圖》,連山險絕,崖立如劈,氣勢奔放,人馬沿山腰行走,或隱或現,生動地描繪了蜀道行旅之難。
北京故宮博物院更是藏品豐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山水》冊為工筆重色人物仕女畫。共10頁,每頁描寫古代曆史人物和神話傳說故事。其中《竹院品古》,人物衣紋,略帶顫筆,仿周文矩法。《子路問津》、《琵琶行》、《明妃出塞》幾幅,衣紋線條兼作蘭葉描,布局、結構、樹石等畫法,全仿馬和之。
《貴妃曉妝》和《吹簫引鳳》兩幅圖,仕女唐妝,形象秀麗,衣紋鐵線描,細勁流暢,畫法從五代時期、宋代傳統發展而來。唯花鳥畫傳世真跡絕少,故宮收有一片雙鉤蘭花散頁,幾乎成為孤本。國內其他博物館也有一些作品收藏,如天津博物館藏《桃源仙境圖》,優美恬靜的山川景色,點綴以人物,增添了布景用意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