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載夜宴圖 1.(1 / 2)

韓熙載夜宴圖 1.

《韓熙載夜宴圖》是我國畫史上的名作,據傳原有兩幅,係南唐宮廷畫家顧閎中、周文矩奉後主李煜之命而畫,原跡已失傳,後來流傳版本為宋人臨摹顧閎中本,該圖以連環長卷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縱0.287米,橫3.355米。絹本設色,全圖分“聽樂”、“觀舞”、“休息”、“清吹”及“宴散”5段。各段獨立成章,又能連成整體,線條準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躲避禍患的畫中人韓熙載

韓熙載是五代時期的北海人,字叔言,五代十國在我國的曆史上

是一個動蕩不安、分裂動亂的年代,但是五代時期的繪畫藝術,卻是

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畫家對意境的追求和對情趣的探索,使山水畫與花鳥畫得到新的發展,預示著繪畫將由敘事狀物轉向抒情達意的更高層麵。五代時期的人物畫也更為精進,它融彙了秦漢的純樸豪放,魏晉的雋永含蓄,逐漸將大唐的恢宏絢麗淡化為疏朗簡雅。然而人物畫並未能擺脫“宣教化、助人倫”的世俗功能,卻也同為

要生動地再現現實的事件和人物,在客觀上直接促進了寫實技巧的發展。

從這些古代的人物畫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一些曆史事件,還可以通過那些或穠麗豐腴,或柔淑溫婉的生動形象了解那個時代的麵貌和人們的精神境界。

韓熙載自幼喜歡繪畫,熟讀經史,在唐代同光年中進士,因為擅長文章書畫而在朝野中名震一時,他不僅在繪畫方麵有很深的造詣,而且富有政治才能。後來有一年,韓熙載的父親因一宗兵器事件牽扯而被誅,無奈,為了避禍,韓熙載逃奔江南,投順南唐。

韓熙載是一個具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見識學問都有許多獨到之處,他入仕南唐以來多次進言,均能切中時弊。但是至後主李煜統治時期,盡管南唐統治岌岌可危,而李煜卻不想有所作為。

韓熙載心裏知道,大勢已去不可扭轉,於是轉而縱情於清歌豔舞之中,這種行為是朝野清議所不能容忍的,也與一個朝廷大員的身份極不相稱。

韓熙載本來家財頗豐,除了每月豐厚的俸祿收入外,由於他文章寫得極好,文名遠播,江南貴族、士人、僧道載金帛求其撰寫碑碣的人不絕於道,甚至有以千金求其一文的人,加上皇帝的賞賜,遂使韓熙載成為南唐代臣中為數不多的富有之家。

正因為韓熙載家富於財,所以他才有條件蓄養伎樂,廣招賓客,宴飲歌舞。家財耗盡後,仍未有所改變,每得月俸,就散於諸伎,以至於搞得自己一無所有。

每到這個時候,他就會換上破衣爛衫,裝成盲叟的模樣,手持獨弦琴,令門生舒雅執板,敲敲打打,逐房向諸伎乞食,時間一長,大家便都習以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