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中的工筆畫法有描、分、染、罩等,傳統工筆畫法顏色應該薄一點,但是要表現出厚重的感覺,往往一遍遍用薄色反複上色,最終形成一種多層疊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最好用在絹畫上,手放於絹麵之上撫摸畫麵,不覺有粗糙感,而且還能清晰感覺到絹絲的經緯。
一般工筆畫需要幾個步驟來完成:第一步是草稿,也就是使用筆打草稿,一般在紙張上不作要求。第二步是過稿,就是將草稿放置在台上,上麵覆一層熟宣,使用
勾線筆將畫稿勾在宣紙上。
第三步是渲,這就是在畫好的草稿上用墨來表現畫麵明暗,方法是使用兩支較大的筆,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點墨,在墨沒幹之前用水渲開,造成一個自然過渡。
第四步和渲的步驟差不多,不過使用的是國畫顏料,為了讓色彩
更加均勻厚實,一般要進行多次,有“三礬九染”之說。最後一步是勾線,是在渲和染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原來線條被色彩覆蓋,要重新勾一次線。
工筆畫用墨技巧很重要,一般工筆畫中墨分五色,分別是幹、黑、濃、淡、濕。墨色陰陽明暗,凹凸遠近,蒼翠秀潤,動靜巨微,盡在五色之妙。
在國畫中,特別是工筆畫中,白色使用概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白色並不是為了增加厚重感,白色可以用於畫領口、袖口、土裙,以及和其他顏色混合出的人體膚色等。
白描一般指古代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
白描是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畫法,其有單勾和複勾兩種。以線一次勾成為單勾,有用一色墨,也有用濃淡兩種墨勾成的。複勾是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據情況複勾部分或全部,其線依原路刻板複迭一次,其目的是為加重質感和濃淡變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值得注意的是,複勾畫法的線必須流暢自然,否則容易呆板。
在白描畫法中,國畫物象之形、神、光、色、體積和質感等均以線條表現,難度很大。因為白描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關係刻意對比,所以白描畫法有樸素簡潔、概括明確、不施色彩的特點。
古代有許多白描大師,如唐代畫家吳道子、元代畫家趙孟頫等。白描多見於人物畫和花鳥畫,宋元時期也有畫家采用白描手法來描繪花鳥,如北宋時期畫家仲仁、南宋時期畫家揚無咎等。
一般來說,白描中的單勾是用同一墨色的線勾描整幅畫,還有一種是用濃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濃墨勾葉叫“濃淡單勾”。
單勾要求線描準確流暢、生動、筆意連貫。複勾先以濃墨全部勾好,再以濃墨對局部或全部進行勾勒,多以加強所描物象精神和質感為主。
白描是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是構成國畫民族風格的一個重要因素。 白描是運用線的輕重、濃淡、方圓、轉折、頓挫、長短、幹濕、剛柔和疾徐等不同筆法來表現物象體積、形態、質感、量感和運動感的一種方法。
白描不著顏色,有時可以用一些淡墨來略加渲染,具有獨特表現形式和造型規律,並富有韻味。白描用線變化很多,要與造型形式美緊密相連,其線條或剛健、或婀娜、或輕靈、或凝重,由於用筆多變所以產生極為豐富的感覺。用白描來造型的特點是清晰、簡練,可以完美地刻畫各種現象,表現出千變萬化的各種物象。
國畫白描作品大多數是以單純的線條勾勒作為造型手段,無論是工筆畫還是寫意畫,或者是人物畫,都是以線構成,借線的粗細、長短、曲直方圓、輕重緩急、虛實疏密、頓挫剛柔、濃淡幹濕在造型上生動運用和有機結合,表現形體質量感、體積感、動態感和空間感,是在對自然物象深刻理解的基礎進行主觀創造,從而達到抒情表意的目的。
白描是我國文化中神與物遊,物我兩忘的主客觀結合,區別於以色彩、明暗來表現物體的方法。因此白描不僅可獨立存在,也是國畫基礎。物象的形、神、光、色、體積、質感等關係就靠線條來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來,它比別的畫法更不好掌握。
國畫白描畫法要特別注意“樸素簡潔”、“概括明確”的特點,在構圖上取舍要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要偏重於對比較強烈的安排,層次要分明,線條處理上要帶有裝飾性、旋律性,防止碎亂、呆板、鬆散等弊病。
其實,每一種臻於成熟的藝術,都會在曆史發展中形成自己獨特程式。
曆代藝術家在上下幾千年曆史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白描藝術,留下了無數優秀白描作品,使之舉世矚目。
還有,國畫勾勒畫法的線,具有獨特審美要求,講究線的象征意義,要有雕刻感和金石感,要像“屋子漏痕”一樣沉著穩重,像“吳帶當風”一樣飄逸瀟灑。
此外,國畫勾勒畫法的線還可以表現畫家情趣,具有傳情達意的主觀表現功能,畫麵上線的形狀,直接體現著作者的種種感覺。
如粗線顯剛,曲線見柔,折轉表示銳利,波彎顯示綿軟,不同組合,疏密走向,會產生動靜、悲喜等感覺,所謂怒畫竹,喜畫蘭,就是通過對不同線條的運用,來表現畫家不同主觀情感。
國畫勾勒畫法的線,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它可以表現物體造型,來界定物象形態特征,還可以表現形狀的質感與肌理。
如高古遊絲描與鐵線描不同表現,斧劈皴與雨點皴不同肌理感受。國畫勾勒畫法的線還可以表現量感,通過線條勾勒運動和結構方式不同張力,充分表現不同物象的量感等。
國畫線條的點畫勾勒,以及運轉自如的節奏感,形成線條豐富性,使得國畫具有音樂的韻律美、節奏感和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