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與技巧 1.
國畫一般被人們稱為“丹青”,主要是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的一種卷軸畫,簡稱為“國畫”。山水淺絳畫法是國畫常見畫法,多用以表現深秋和早春時節及斜陽夕照的景色,其特點是素雅靜淡,明快透徹。
國畫中的工筆畫法也稱“細筆”,其與”寫意”相對,是國畫一種技法,屬於工整細致一類的畫法,也就是用細致筆法製作的畫,其著重線條美,一絲不苟。
白描是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勾勒也是國畫重要畫法的名稱之一,用筆順勢為“勾”,用筆逆勢為“勒”,一般指用線條勾描物象輪廓,也稱“雙勾”。
水墨重彩與寫意畫法
國畫也被稱為“丹青”,其藝術曆史悠久,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繪畫語言體係,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地位與影響。
水墨就是“水墨畫”,是國畫一種繪畫方法。水墨一般指用水和墨所作的畫,由墨色焦、濃、重、淡、清產生豐富變化表現物象,有獨到的藝術效果。
國畫顏料主要是天然顏料,有石色、水色之分。石色,也就是礦物質粉狀顏料,用時需要與膠水調和。石色穩定性好,覆蓋力很強,千年不變色,而且沉著厚重,漂亮而不火氣,如石青、石綠、朱砂、赭石等。
人們在畫國畫時,如果用到水墨畫法,就要用到天然石色和水色。水色是從植物中提取的顏料,穩定性能較差,但易與水調和,並較易與墨協調,如花青、藤黃、胭脂等。國畫用色要與水墨配合好,水墨畫法要以水墨為主、顏色為輔,過分用色反而會失去水墨國畫的特色。
還有,花青在水墨畫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原色之一。花青與很多顏色都能協調,如與赭石可以調成茶色,與胭脂可調成紫色,再加進白粉,又可以成為藕荷色。花青色與藤黃在—起調和,又成為了綠色。
還有,國畫水墨畫法中在用石青時,要有花青做底色,這樣很沉著又很亮。小麵積用花青時,可與淋漓的水墨形成對比,尤其是在墨 漬有些亂時,用花青刻畫精致而具體的服飾,會很好看。
當水墨畫法用到石綠時,需要用赭石做底,也可以把石綠調進赭石,效果非常適宜。這樣的技法在水墨畫小孩、婦女的臉部經常可以用到,畫眼窩、鼻底等凹進去的地方,或在臉透視狀態下轉過去的部分,適當調進一些石綠,會增強臉部冷暖對比。總之,在石綠旁邊最好有些赭石作為陪襯才更加漂亮。
赭石是水墨人物畫中的主要色,可以根據不同人膚色適當地加進一些花青、石綠、胭脂或者墨,但基本上還是赭石調子,隻是有冷暖、濃淡的分別。
在國畫水墨畫法中,白色最常見的是蛤粉,它與石色、水色都能調和,不易變色,而且有覆蓋力,與淡墨在一起對比顯得非常高雅。 但是,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國畫水墨畫法中的白色與白紙不同,白紙是空間,有深度,而白粉厚於畫麵,往前跳,要利用好這一特性。
因為白色有覆蓋力,在墨用得不精致、滲化墨跡對形體形狀產生副作用時上一些白粉,起到彌補作用。當國畫水墨畫法中用到大麵積白色時,就可從反麵上色,這樣既不破壞筆觸,又可使畫麵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