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
目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納入大學生人文課程培養計劃的高校還很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之魂,作為高校,對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有著社會義務。高校應該依據自身情況,將傳統文化必修課或選修課納入教學計劃,主要講授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曆史等課程。高校也可以將傳統文化課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語文》等課程進行整合,比如我們可以從曆史、社會、哲學、家庭、個人品質、道德修養等方麵對《大學語文》課程中的一些優秀文學作品進行深入挖掘,將其精華內容與傳統文化的精髓相契合,幫助學生提高個人修養和社會道德水平。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上也需要改革和創新,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過程中,要逐漸由灌輸式教學向討論式、互動式教學轉變,尋找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問題的相通之處,激發學生主動討論的熱情,讓學生全麵地係統地了解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高校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師資隊伍建設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高校教師,因此,高校應著重打造優秀的師資隊伍。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就需要教師既要具備紮實的文化知識,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一方麵,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要自覺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並不斷更新思想,能夠遊刃有餘地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解決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信服力。另一方麵,教師的人格魅力、言行舉止、道德品質、價值觀念等都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因此,高校教師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具備崇高的職業道德,給大學生以人格示範引領。高校應采取措施加強對從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麵的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培訓,不但能夠開闊教師的視野,而且能夠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同時,高校要挑選出一批教師精英,要求他們從學術的角度分析、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教學改革的角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文課程和專業課程進行有機融合。
(四)提高大學生主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較大,在某些問題的認識上也比較模糊,缺乏辨別能力。因此,提高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刻不容緩。大學生不僅僅是受教育的對象,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使部分學生缺失了學習主動性。要通過以下措施改變現狀:第一,高校和教師要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積極地教育和引導,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大學生了解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精髓,了解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價值。這樣,大學生主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就會加強,自覺性得到提高。第二,高校要選取國學經典著作和曆史名人典故讓學生學習,學生在誦讀國學經典、仰慕曆史文人的過程中,自覺地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洗禮。第三,高校要積極創造大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環境。社會實踐是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環節,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能夠直觀而清晰地認識到國家、社會的最新形勢,也會清醒地認識自己。大學生在真實社會中處理真實事件的同時,將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遠大的理想,在現實社會中找尋到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