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被盜了?(1 / 3)

好在,我們靜靜的觀察了有半個多小時以後,還是沒有看見人過來,隨著三叔的一聲命令,我們躍出高地,向著墓葬的入口跑去。

“三叔,怎麼不在那裏等著了?我們這是要幹什麼去啊?我們不再原地帶著,裏麵的兩個老爺子可是一點後方都沒有了,到時候我們真被別人一鍋端了怎麼辦啊?”就連我自己都覺得有點羅嗦了,可是這件事情不能掉以輕心啊,畢竟我們身後可能還有一個東洋的考古隊在等著我們呢!還真就說不定把我們一鍋燴在成吉思汗的陵墓裏麵了。

“你沒看見成昆大師給我們揮手呢,前麵可能出現問題了,我們必須上前去看看!”三叔連頭也沒回,隻是快速的在黑夜中挪到了剛剛兩個老爺子消失的地方。

剛一來到成昆大師和太師爺的身邊,太師爺就喊道:“大樹,你趕緊過來看看,這個東西是怎麼回事?看看這裏是不是成吉思汗的陵墓,我說你們的老祖宗還真是有毛病啊,偏偏讓我們來這麼個麻煩的地方,怎麼還有幾個這玩意啊?你看看,和個什麼一樣站在這裏,差點把我的心髒病嚇出來。”

順著太師爺的燈光,我看見站在我們前麵的是幾個雕像一樣的東西,也真是的,我們所盜取過的幾個墓葬幾乎都有這個東西的出現,可是這也可能說明這個墓葬就是真墓,一般的衣冠塚是不會有這個墓守衛的。之間,狹窄的一個黑黑的通道裏麵站在四個孔武有力、怒目大張的將軍模樣的雕像,個個手持武器,麵對著我們所在的方向。

“守墓者?天驕四傑?”看見這幾個雕像讓我著實的倒吸了一口冷氣,原來曆史上的蒙古四傑是真的!

“什麼啊?你說的是麼啊?有什麼問題嗎?趕緊的說說,別賣關子,我們的時間不多!”成昆大師一把拍在我的肩膀上,阻斷了我的思考。

“哦,這四個雕像就是成吉思汗手下的四個最有名的大將軍,人稱蒙古四傑。這第一個就是博爾忽,又作孛羅忽勒、博羅渾、缽魯歡、孛羅渾、博魯溫等。蒙古國大將。許兀慎氏。成吉思汗母月倫養子。以智勇著稱。原附屬主兒乞部,南宋慶元三年主兒乞敗亡後,被月倫收作養子,充當“那可兒”,隨從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並與汪古兒等同典禦膳,五年,受命與博爾術等援救克烈部王罕,戰敗乃蠻部曲薛吾軍。嘉泰三年,在合蘭真沙陀中,與克烈部對壘,隻身營救汗子窩闊台於危難中。四年,以蔑兒乞首領帶兒兀孫降後複叛。與沈白領右翼軍追至薛涼格河,討平叛軍。開禧二年蒙古國建立時,因功封千戶長,並配合博爾術同掌右翼軍隊。與木華黎、博爾術、赤老溫並稱“掇裏班·曲律”(蒙古語,意為四傑),世任“怯薛”(護衛軍)之長,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成吉思汗十二年,征討禿馬惕部時,中伏兵死於軍中。及禿馬惕部平,以該部民百戶賜其妻,以示撫恤。後追封淇陽王。

第二個帶著皮帽子的人叫木華黎,公元1170~1223年,蒙古名將、攻金統帥。蒙古劄剌亦兒部人。沉毅多智略。輔佐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戰功卓著,譽稱“四傑”之一。蒙古成吉思汗元年,與博爾術被成吉思汗首命為左、右萬戶。蒙金戰爭初期,在野狐嶺、會河堡諸戰中,率敢死士衝鋒陷陣,以寡敵眾,配合主力殲滅金軍精銳,克宣德、德興)等地。八年,隨成吉思汗率軍入山東,克益都、濱州、棣州諸城。旋抵霸州,收降史天倪、蕭勃迭,並奏為萬戶。次年,回師北上,與成吉思汗會合進圍中都,迫金帝請和。受命進軍遼河流域,招降高州(今內蒙古敖漢旗西北)守將。十年,擊敗金軍,進占京城(今寧城西)。次年春,因叛將張致占據興中(今遼寧朝陽),率軍攻之,以調虎離山計設伏夾擊,斬其士卒萬餘人。乘勝進軍,俘殺張致,攻占錦州、複州(今蓋州西南)等數十座城寨,控製遼東、遼西地區。

十二年八月(,木華黎被成吉思汗封為太師、國王,全權指揮攻金。改變以前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利用矛盾,收降大批地方武裝首領為其守城奪地,並發揮蒙古軍善於突襲和野戰之長,進取遼西、河北、山西、山東各地數十城。十五年,率輕騎入濟南,收降宋朝濟南治中(官名)嚴實及其所轄八州三十萬戶。在黃陵岡(今河南蘭考東)激戰中,靈活用兵,下馬督戰,令將士引弓齊發,打敗號稱二十萬的金軍。次年冬,連取葭州(今陝西佳縣)、綏德,旋於延安城東設伏夜戰,擊敗金兵三萬,斬敵七千餘人。十七年(公元1223年),圍攻京兆府(今西安),因金兵二十萬嬰城固守,不克,遂留兵六千與金軍對峙,還遣三千人扼守潼關;自率主力西取鳳翔,圍攻月餘不下。十八年春,渡黃河至聞喜(今屬山西聞喜縣),病卒於軍中,是年54歲。

第三個人叫博爾木,也是成吉思汗麾下四傑之一。原名博兒術。蒙古阿兒剌氏。由於相助少年成吉思汗奪回被盜的愛馬,成為其屬下。最早加入蒙古軍,為蒙古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生卒年不詳。參加統一蒙古諸部戰爭,誌意沉雄,善戰知兵,多立戰功。1206年,成吉思汗建國,任命他為千戶長、右翼萬戶長,並對博爾術、木華黎說:\"國內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之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二人位在諸將之上。

博爾術,又作孛斡兒出、博郭爾濟。蒙古國大將。阿兒剌氏。與成吉思汗同宗,均係海都後裔。納忽伯顏子。

以“誌意沉雄,善戰知兵”著稱。居地鄰蒙古部。年十三歲,助鐵木真(成吉思汗)追回被盜之馬匹,結友好。自是,隨從鐵木真,充當那可兒(伴當),“共履艱危,義均同氣,征伐四出,無往弗從”。當三姓蔑兒乞人襲擊蒙古部時,隨從鐵木真逃避於不兒罕山,幸免於難。宋淳熙十六年(1189),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部汗後,與者勒蔑同被封為眾官之長,參與運籌。隨從統一蒙古諸部,無役不從,屢救鐵木真於危難之中。慶元五年(1199),受命與木華黎等援救克烈部王罕,戰敗乃蠻部曲薛吾軍。嘉泰二年(1202),隨從鐵木真戰察罕塔塔兒等四部於答闌捏木兒格思。翌年,戰克烈部於合蘭真沙陀,均有戰功。開禧二年(1206)蒙古國建立時,因功封右翼萬戶長兼千戶長,統轄汗庭以西至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深受器重,群臣無出。其右者,被鐵木真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並命汗子察合台從之受教誨。與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並稱“掇裏班·曲律”(蒙古語,意為四傑),世任“怯薛”(護衛軍)之長,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隨從征西夏,不久病逝。窩闊台汗八年(1236),因功賜其後裔廣平路一萬七千三百餘戶為分地。大德五年(1301),追封廣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