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無形感情(3 / 3)

◎[法國]盧梭

讀書要講究方法。我的讀書方法,不僅不能使我得到益處,而且隻能增加我的疲勞。因為我對讀書沒有正確的理解,竟認為要從讀一本書得到好處,必須具有書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知識,絲毫沒考慮到就是作者本人也沒有那麼多的知識,他寫那本書所需要的知識也是隨時從其他書吸取來的。由於方法的不當,我讀書的時候就不時地停下來,從這本書跳到那本書,甚至有時我所要讀的書自己看了不到十頁,就得查遍好幾所圖書館。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頑固地死抱著這種極端費力的辦法,腦子裏越來越混亂不堪,幾乎到了什麼也看不下去、什麼也不能領會的程度。幸好我覺悟早,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漫無邊際的迷宮裏,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因此在我還沒有完全迷失在裏麵以前就回頭了。

一個真正對學問有著愛好的人,在鑽研學問的時候就一定會發覺各門科學之間有相互聯係。這種聯係使它們互相牽製、互相補充、互相闡明,哪一門也不能獨立存在。雖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學問都掌握,而隻能選擇一門,但如果對其他科學一竅不通,那他對所研究的那門學問也就往往不會有透徹的了解。我覺得我的思路是好的和有用的,隻是在方法上需要改變一下。我首先看的就是百科全書,我把它分成幾個部分加以研究。不久,我又認為應當采取完全相反的方法:先就每一個門類單獨加以研究,一個一個地分別研究下去,一直研究到使它們彙合到一起的那個點

Yang GuanG Xia Zui Kuai De Cheng Zhang Mei De Mei Wen

美德美文

上。這樣,我又回到前麵的綜合方法上來了,但這次我不是盲從的,我是有意識這樣做的,而且是正確的方法。在這方麵,我的深思彌補了知識的不足,合乎情理的思考幫助我走上了正確的方向。不論我是活在世上還是行將死去,我都一點不能再浪費光陰了。

一個人到了二十五歲,還是一無所知,就必須下決心很好地利用時間,學到一切。由於不知道什麼時候命運或死亡可能打斷我這種勤奮治學的精神,所以我無論如何也要先對一切東西獲得一個概念,目的是試探一下我的天資,進而可以親自來判斷一下最好研究哪一門科學。

這個計劃在執行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那就是:很多時間都利用上了。應當承認,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會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保持半小時始終集中精力在一個問題上,尤其在順著別人的思路進行思考時更是這樣,當我順著自己的思路進行思考時可能要用較長的時間,但還能有相當的成果。如果我必須用心去讀一位作家的著作,剛讀幾頁,我的精力就會渙散,並且立即陷入迷惘狀態。即使我堅持下去,也是白費,結果是頭昏眼花,什麼也看不懂了。但是,如果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毫不間斷,我也能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思考下去,這一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問題所帶來的疲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於是我就開始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當然,田園裏和家裏的那些零星活計也是一種有益的消遣,但是,在我的求知欲日益高漲的時候,我便積極尋找能從工作中勻出學習的時間的辦法,並且能同時從事兩件事,而不擔心會有哪一件進行得稍差一些。

我感到極為欣慰的是:我在時間分配上進行的種種實驗已經盡可能

做到既輕鬆愉快,而又得到益處。對我來說,我的努力仿佛已經取得了結

果,甚至還要超過許多,因為學習的樂趣在我的幸福中占據了主要的成分。

一心一意

◎[法國]安德烈·莫洛亞

沒有人敢說他的精力和才智是無窮的。麵麵俱到者,往往一事無成。我見多了那些見異思遷的人。他們一會兒覺得“我能成為一名偉大的音樂家”;一會兒又認為“辦企業對我來說易如反掌”;一會兒又說“我若涉足政界,準能一舉成功”。到頭來,這號人隻是五音不全的業餘音樂愛好者、破產的企業老板以及失業的公務員。拿破侖曾這樣說:“戰爭的藝術就是在某一點上集中最大優勢兵力。”生活的藝術則是選擇一個高尚的目標,全力以赴地為之奮鬥。職業的選擇不能聽任自然,初出茅廬者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具有哪種本領?哪個工作才適合我呢?”如果力所不及,強求也是徒勞。如果你有個大膽又果敢的兒子,那麼,就讓他去當飛行員。因為留他在辦公室隻能埋沒他的才幹。但選擇一旦做出,除非發生錯誤或嚴重意外,你絕對不可輕易改變主意。

在已確定的職業範圍內,仍有必要做進一步的選擇。一位作家不可能什麼小說都寫,一位官員不可能改變全世界。一位旅行家不可能走遍天涯海角。除此以外,你最好順從天意,擺脫權力欲。給你一點必要的選擇時間,但是有限。軍人在充分考慮了一道命令的後果之後,他們習慣於在討論中一語定奪:“執行!”你也可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你的自我討論。

“明年我幹什麼?是繼續上學,還是就此工作?是先立業,還是先成家?”對這些問題,反複考慮是自然的,但是為自己限定一定的時間也是

chapter ④

Sheng Huo De Wu Xing Gan Qing

Yang GuanG Xia Zui Kuai De Cheng Zhang Mei De Mei Wen

美德美文

必要的。時間一過,就應當做出決定。“執行”的決定既已做出,就別給自己找後悔的理由,因為,世界上的事情總是在千變萬化。

為了保證忠實地執行自己做出的決定,經常製定既能體現長遠規劃,又能顯示近期目標的工作計劃是有益的。幾個月之後,幾年之後,再回頭看看當初的計劃,我們會對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產生信心。但是,在項目眾多的計劃中,我們還有必要分清事件的輕重緩急。在這方麵,應該傾注全部的心血,全心全意幹你該幹的事。當你的思想和行動都朝著一個目標努力時,人便能夠快速達到目的地。然後,你可以回顧一下以往的足跡,察看一番走過的彎路,如果事業尚未成功,那麼繼續前進。

什麼都懂一點的人是討人喜歡的。但是幹事業,你隻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專心致誌於一個目標。美國人講:“一心一意。”也許你常常會被一些問題糾纏不清、難以下手,並由此而心煩意亂,但是,隻要你肯不懈努力,障礙就會乖乖地成為你走向成功的踏腳石。

簡單的生活

◎[美國]愛琳·詹姆絲

你是否曾發現:自己想抹掉過去一些難堪的事情或是情境,而這些不愉快的記憶,是你一直無法釋懷的。這些記憶有可能是任何事,從你工作上和同事的口角,到婚姻的解除這種大事,都有可能成為你的傷痛記憶。這些事或許是發生在幾年前,或許是發生在昨天而已。你會一直想著這些事,悔不當初,而這些不愉快的回憶,也總是不停地騷擾你,除了飽受折磨外,這些回憶對你一點幫助也沒有。

當我放慢生活步伐時,我可以做到的一件事就是:停止抹殺過去。我漸漸地了解:當你真正領悟一些事後,你會覺得你沒有錯;你也沒有做錯決定。我慢慢能夠進一步詮釋我生活中的所有事件,不管這些事是好的,或是壞的;到了最後,總是會有一個有力的情境出現,不管是否為暫時性的因素,這個情境將會引導我走向我該走的方向。

不停地抹殺過去的事件,隻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複雜。重新詮釋這些回憶,可以積極地幫助你麵對未來,而且,讓你保持一個簡單的生活。

chapter ④

Sheng Huo De Wu Xing Gan Qing

完.美

◎[黎巴嫩]紀伯倫

兄弟,你問我:人,何時才能完美無缺?

請聽我回答:

當人漸臻完美之時,會感到自己是浩無邊垠的蒼穹,是橫無際涯的海洋,是盛燃不衰的烈火,是璀璨耀目的光焰,是間或狂作、間或靜默的風暴,是時而電閃雷鳴、時而大雨滂沱的烏雲,是歡歌笑吟或悲泣哀號的流水,是春來繁花似錦、秋至枝葉凋零的萬木,是聳入雲霄的山巒,是深邃低沉的峽穀,是有時肥沃豐饒、有時荒蕪貧瘠的大地。

當人感到這一切時,也便到達了通往完美之路的中途。要想達到完美境界,那麼他還應該在內省之時自感是依戀母親的孩童,是現及後嗣的長者,是彷徨於願望與愛情之間的青年,是奮戰過去、苦掙未來的壯年,是獨蹲禪房的隱士,是身陷囹圄的罪犯,是埋頭書稿的學者,是掙紮在軟弱獠牙與饑饉利爪之間的娼妓,是飽嚐苦澀、逆來順受的窮漢,是利欲熏心、謙恭下士的富翁,是漫遊在晚霞煙霧和黎明曙光之中的詩人。

當人經曆並且熟悉了這一切的時候,也便達到了完美境地,與上帝形影不離。

心中的真理

◎[印度]泰戈爾

在人類社會,普通人永遠都處於一種蒙昧狀態,要使他們遠離罪惡,必須保持他的幻想,用虛構的恐懼或希望,使自己恐懼或得到安慰,就像對待一個孩子或一頭牲畜那樣。這種幻想適用於社會,同樣也適用於宗教團體。過去曾流行的見解和習慣,甚至在後來的許多年也沒有改變。

在昆蟲世界,我們發現一些弱小的昆蟲偽裝出可怕的樣子以保護和壯大它們自己,社會法則也一樣,它們千方百計將自己裝扮成真理的化身以使自己強大和持久。一方麵,它們有道貌岸然的威儀;另一方麵,有在來世受苦的恐懼。各種各樣嚴厲、殘酷有時是不公正的社會懲罰手段,以地獄的威脅迫使人們屈從人為的不合理法規。印度的安達曼群島,法國的德維爾群島,意大利的利帕裏群島,都是這種基本觀點在政治領域中的傑作。內心的真理是真理純粹的法則,人為的法則隻能以強權政治施行,那些追求真、善和人性尊崇為人的最終目標的人們,亙古以來一直在同這種態度進行不懈的、頑強的鬥爭。

我並不是說,善的價值同社會或者國家一樣重要,我要討論的是人如何才能接受這種真理,真理到底在哪裏?在許多與社會和國家利益攸關的領域裏,在日常行為中,我們發現了對這種真理的排斥和懷疑,但人的為人處世,需要一種行為準則,需要適合普遍人的一種法規,這就是人的最終本性。關於善的概念,雖然不同的國家、時代和個人,有著不同的見

chapter ④

Sheng Huo De Wu Xing Gan Qing

Yang GuanG Xia Zui Kuai De Cheng Zhang Mei De Mei Wen

美德美文

解,然而善的本質卻是每個人都樂於接受並都以行善為榮。宗教本性的含義,“它是”和“它應該是”的衝突,從人類曆史一開始就一直激烈地進行著。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我認為,在人的心靈中,一方麵存在著普遍心態的人,另一方麵存在著由於利欲熏心而追求私利而受到局限的動物性的人。人們力圖調和這兩方麵的差距,在不同的宗教體係中,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否則,在生活的法則中能夠奏效的將隻有優勢和劣勢、歡樂和痛苦,而罪惡和美德、善和惡都將失去衡量的標準,恣意妄為的後果乃是人性倫喪,世界大亂。

我們個人精神上所感受的痛苦和愉悅,在普遍精神中能不能感受到呢,假若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在現實社會中,個人的苦樂哀痛早已轉到普遍精神的範圍。試想,那些為真理、為國家、人類的利益獻出自己生命的人,那些把自己的命運同遠大的理想聯係起來的人,個人的喜怒哀樂、幸福憂傷難道僅僅是反映的他一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