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無形感情(2 / 3)

不要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凡事必須三思而行;對人要和氣,可是不要過分親昵。相知有素的朋友,應該用鋼圈箍在你的靈魂上,可是不要對每一個泛泛的新知濫施你的交情。留心避免和人家爭吵,可是萬一爭端已起,就應該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輕侮的。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可是隻對極少數人發表你的意見;接受每一個人的批評,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斷。盡你的財力購置貴重的衣服,可是不要炫新立異,必須富麗而不浮豔,因為服裝往往可以表現人格。不要向人告貸,也不要借錢給人;因為債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丟了本錢,而且還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貸的結果,容易養成因循懶惰的習慣。尤其要緊的,你必須對你自己忠實,正像有了白晝才有黑夜一樣。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止於至善

◎[俄羅斯]托爾斯泰

每當有人問我“如何服務他人?”的時候,我會這樣回答:“對別人行善,不是捐錢給別人,而是行善。”行善,通常被人們認為是捐錢。但在我的心目中,行善和捐錢不僅是完全不同,而且幾乎是相反的兩件事。

金錢本身就是一種罪惡,捐錢就如同行惡。把捐錢當做行善的錯誤想法,或許在人們行善之時,可以讓人們逃離擁有金錢的罪惡感。然而,捐錢的舉動,卻隻能稍微讓人們減少一點罪惡感。

真正的行善,是為別人做好事。為了了解對別人來說什麼事是好事,我們必須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親密的關係。所以,行善不需要金錢。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勇氣,暫時拋開生活上沒有意義的一些習慣。不要老是擔心衣服和鞋子會不會弄髒,不要害怕蟑螂或虱子之類的小蟲子,也不要懼怕傷寒、白喉或天花。我們要做的是親近衣衫襤褸的人,坐在他們床邊與他們閑話家常,讓他們感覺到我們一點都不裝模作樣,一點也不驕傲,而且尊重他們,敬愛他們。我們必須在為達到這個目標而舍棄自我的過程中探索人生的意義。

chapter ④

Sheng Huo De Wu Xing Gan Qing

愛的感情是從屬於理性意識

◎[俄羅斯]托爾斯泰

理性人不能僅為了人生的目的而活著。不能夠的原因是此路不通,一切動物人所追求的目標顯然都無法達到。理性意識指出其他的目標,那些目標不僅可以達到,而且給予人的理性意識以完全的滿足。但是起初在世間的錯誤學說影響下,人以為那些目標是與他的人生相抵觸的。

我們培養出來的人具有強烈的、過盛的肉欲,不管他怎麼努力去承認理性的我,他總是不能在理性的我中感覺到他在動物性的自身中所感覺到的對生命的渴求。理性的我仿佛是消極地觀察著生活,而它本身不在生活,也沒有對生活的渴求。理性的我沒有求生欲,而動物性的我要受苦,於是隻剩下一條路——逃避生活。

當代消極哲學家(叔本華、加爾特曼)就是這樣隨隨便便地解決問題的。他們否定生活,但照常生活並不利用一切機會棄絕生活。於是自殺者們就來認真地解決這個問題,棄絕除了是惡以外對他們毫無其他意義的生活。

對於他們來說,自殺乃是擺脫當代人類無理性生活的唯一出路。

悲觀主義哲學和最普通的自殺者的論斷是這樣的:有一個動物性的我,他有求生欲。這個有求生欲的我得不到滿足;還有一個理性的我,他沒有任何求生欲,他隻是批判地觀察全部並非真實的人生樂趣和動物性的我的情欲,而且全部加以否定。

如果我屈從於第一個我,那麼我看到,我瘋狂地活著,並且走向災難,越來越深地陷入其中。如果我屈從於第二個我,即屈從於理性的我,那麼在我身上就沒有求生欲了。我看到,隻為了人身的欲望,即人身的幸福而活著是荒謬的和難以忍受的。為了理性意識當然也可以活著,但卻無目的也無願望。侍奉我所自來的本原——上帝吧。那又為了什麼呢?即便沒有我,上帝(如果他存在的話)也不乏侍奉者,那我又何苦去侍奉他呢?當我還沒有厭煩的時候,看看這種種生活遊戲還可以。一旦我厭煩了,就可以走開,消滅自己。我就是這樣做的。

這就是生命的矛盾概念,人類還在所羅門和佛以前就已經有了這個概念,而當代偽學者們還想叫人類返回到這個概念上去。

人身的要求達到了無理性的極限。覺醒了的理智否定人身的要求。但人身的要求如此膨脹,塞滿人的意識,使人覺得,理性否定整個生命。人覺得,如果從他的生命意識中丟棄他的理智所否定的一切,那麼就什麼也不剩了。他已經看不到剩下的東西,剩下來的包含著生命的東西被他視為烏有。

但是光能夠在黑暗中發亮,而黑暗不能吞沒光明。

真理的學說知道二者必擇其一。或者是瘋狂地生存,或者棄絕這種生存。

所有的人從小就知道,除了動物人的幸福之外,還有一種更美好的生活幸福,它不僅不取決於動物人的肉欲是否能得到滿足,相反,離開動物人的幸福越遠,這種幸福就越大。這種能解決一切人的生命的矛盾、能給人以最大幸福的感覺,是所有的人都有的。這種感覺就是愛。

生命是服從理性法則的動物人的活動。理性就是動物人為了自己的幸

生活的無形感情

福應該服從的規律。愛則是人的唯一的理性活動。動物人渴望幸福,理性給人指明人身幸福的不可靠,並且留下一條路。在這條道路上進行的活動就是愛。動物人要求幸福,理性意識向人指明一切相互搏鬥著的人的災難,向

人指明動物人的幸福不可能有,而他唯一可能有的幸福是這樣的:任何人之間不會有爭鬥,幸福不會終止,不會滿溢到令人膩煩的程度,不會預感

123

chapter ④

Sheng Huo De Wu Xing Gan Qing

Yang GuanG Xia Zui Kuai De Cheng Zhang Mei De Mei Wen

美德美文

到死亡,也沒有死亡的恐怖。

於是人在自己的心靈中找到了一種能給予人由理性指出的唯一可能的

幸福的感情,就像專為這把鎖配的鑰匙。這種感情不僅能解決以前的人的

生命的矛盾,而且仿佛在這一矛盾中才得以表現出自己。

動物人為了自己的目的想要利用人身。而愛的感情卻引導人去為了別人的利益獻出自己的生命。

動物人是痛苦的。而他的痛苦和這些痛苦的減輕就是愛的活動的主要對象。動物人在追求幸福的時候,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追求最大的不幸——死亡,對死亡的預見破壞了人身的任何幸福。而愛的感情不僅能消除這種恐怖,而且把人引向為了別人的幸福而最終犧牲自己的肉體存在。

珍愛光明

◎[美國]海倫·凱勒

有些時候,我不說話,腦袋裏卻在尋思:倘若每一個人在他的青少年時期都經曆一段瞎子與聾子的生活,那該是多麼美妙的事啊!黑暗將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他更加喜愛聲音。

我經常詢問我那些身體毫無殘疾的朋友們,問他們看到了什麼。有一天,我的一位好友來看我,她說她剛才在森林裏散步,突然想來看我,我問她都看到了些什麼,她回答說:“一切都是老樣子。”如果我不是習慣聽這樣的回答,那我一定會對它表示懷疑,因為我早就知道,那些美好的東西眼睛是看不到的。

我常自言自語,在森林裏走了一個多小時,卻沒有發現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這怎麼可能呢?因為我這個瞎了眼睛的人,僅僅靠觸覺就能發現許許多多有趣的東西。我清楚地感受著勻稱的嫩葉,我愛撫地用手摸著白柳樹光滑的外皮,或是鬆樹粗糙的表皮。春天,我摸索著找尋樹枝上的芽苞,尋找著大自然冬眠後醒來的第一個標誌。奇特卷曲的光滑花瓣在我手中散發著清香。我在大自然的懷抱裏感受著千奇百怪的事物。偶爾,如果幸運的話,我把手輕輕地放在一棵小樹上,就能感覺到小鳥放聲歌唱時的歡蹦亂跳。我喜歡讓清涼的泉水從張開的指間流過。對於我來說,能走在輕軟的草地上或芬芳的落葉鋪成的道路上,比起走在豪華的波斯地毯上更幸福。四季的變換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動的、無休無止的戲劇,它們的行動

chapter ④

Sheng Huo De Wu Xing Gan Qing

Yang GuanG Xia Zui Kuai De Cheng Zhang Mei De Mei Wen

美德美文

從我的指間流過。

有時,我在內心裏呼喚著,請求給我一雙明亮的眼睛吧。僅僅摸一摸就給了我如此巨大的歡樂,如果能看到,那該是多麼令人高興啊!然而,那些有視力的人卻麻木地感受著世界,他們對充滿絢麗多彩的景色和千姿百態的表演,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人類就是這個毛病,對已有的東西往往一點都不珍惜,卻去向往那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這是非常可惜的,在光明的世界裏,將視力的天賦隻看做是為了方便,而不看做是充實生活的手段。

人皆可以為堯舜

◎[美國]聖西門

過最獨立、最積極的生活的都是些年輕力壯的青年人。他們鑽研一切科學理論,特別是天文學和哲學理論;觀察社會一切階級,體驗數量繁多的各種不同的社會地位,甚至為人和己創造從未有過的關係;利用自己的晚年,總結對人和己實踐所得的事實的觀察,把這些聯係起來,從而形成一個自己的哲學理論。

對於這樣生活的人,人們都很尊敬他們,把他們看成是最有道德的人,因為他們的工作最有係統、最直接地促進了智慧的真正源泉——科學的進步。

由於人們不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和一視同仁的態度為自己的同類造福,所以人們分四個部分闡述道德理論,以適用於下列四類最有道德的人:

1.不僅有能力完成自己的職責,而且有能力並且願意幫助別人的人;

2.

他的智力活動能促進哲學進步的人;

3.

生來就在家庭中尋找幸福並成為值得尊敬的家長的人;

4.

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情感的人。

chapter ④

Sheng Huo De Wu Xing Gan Qing

澆鑄一種新的人性

◎[英國]勞倫斯

除非我們能同心協力,將人類所有的認知融會貫通為一個整體,否則,我們就很難生存下去。

因而,我們必須努力將各種各樣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必須將各種各樣的語言彙聚成一種巨大而清新的交響;必須將各種各樣的人性投入熔爐以澆鑄出一種新的人性。

永遠也不要忘記,我們的需要並非是任何私人的需要,並非是我們之中任何一個個人的需要。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萬眾一心的巨大驅動力,而不是榮譽或者自我的滿足。

有了它,我們就能造就一個偉大的人類,就能造就一個包含著個人自由在內的自由的民族。

一個人無法造就出一個嶄新的民族,這要靠我們大家。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理應攜手並肩,同舟共濟。想到有這樣的一個美好的目標,我是多麼快樂。

到了那時,將有更多的人會用自己的雙手去掙脫桎梏,直至砸碎所有的鎖鏈。

在一項偉大的事業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天使。然而,當我們沒有團結在一起,以為僅憑自己孤家寡人就可以闖出一番偉大的事業時,我們就不再是天使,而是野獸了。

一點不能再浪費光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