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發揮高校文化統戰的教育力,弘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因此高校文化統戰的教育力影響巨大。如何才能發揮這種教育力呢?即要在維護各方麵利益的基礎上,把日益多元化的思想進行對比和剖析,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實現思想文化新的整合,在既力爭統一思想、又尊重文化差異的理念下,鞏固優秀文化的生存根基。使人們認識到,不管何種民族文化,隻要是經過長時間的考驗,證明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是健康的,即使與主流文化有差異,也要有區別地給予必要尊重和肯定,這樣才能通過文化的多樣性激發各階層成員的活力,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和諧文化環境[11]。使那些惡搞我國傳統文化,企圖歪曲早已深入人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常識,妄圖弱化民眾對傳統文化及傳統美德的認同,進而造成青少年思想認識上混亂的陰謀現形並徹底破產。因而,需將社會各方麵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發揮出來,充分展現文化統戰的強大功能。
(三)強化高校文化統戰文化力,提升文化統戰的整體軟實力。高等院校在開展文化統戰工作的時候,應盡量增加文化的成分,強化文化統戰的文化力,提升文化統戰的整體軟實力。通過文化的內容來感召和影響統戰對象,使統戰對象在春風化雨的文化感召力的引領下,從精神的層麵產生認同感,從而實現文化統戰的目標。強化文化統戰的文化力,我們可以從愛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力量和靈感。能夠在世界上存在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愛國主義傳統和精神。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在幾千年漫長的曆史發展進程中錘煉和融彙起來的,是對國家和民族熱烈、久遠而深厚的情感和精神歸屬,是一種對自己生長的國土和民族所懷有的深切眷戀之情。這種情感在曆史的長河中,培育出了中華民族家國天下、保家衛國的浩然正氣和倫理價值觀念,最終被整個民族的社會心理所認同,升華為愛國意識,並形成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所特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這是高校統一戰線開展文化統戰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4]。
總之,高校文化統戰工作首先要植根於統戰文化沃土,堅持繼承發展、推陳出新。在工作理念上以文化為視角,在工作方法上以文化為牽引,在工作路徑上以文化為平台,把與黨同心、為國奉獻、為民造福的價值追求浸潤於高校統戰成員的內心深處,形成最真摯、最深厚、最持久的精神,在服務科學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的科學發展[12]。同時要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精神力量,強化文化統戰中的文化力,增強文化統戰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從而提升高校文化統戰的整體軟實力。
參考文獻:
[1]周天度.救國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2]林卓才.新時期文化統戰簡論[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1999(2).
[3]熊必軍.關於文化統戰的幾點思考[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3).
[4]莊漢文.文化統戰與高校的文化統戰工作[J].教書育人,2012(6).
[5]張立新,張德明.“統戰文化”與“文化統戰”辨析[J].沈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6]趙憲軍.新形勢下統戰文化與文化統戰探析[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2).
[7]文化統戰概論[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
[8]張豔娥.關於統一戰線社會化的理性思考[J].社會主義研究,2007(4).
[9]陳靜宇.新時期高校文化統戰工作麵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7).
[10]顧榕昌.淺談文化統戰的途徑與方法[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4).
[11]王戰初.淺談文化統戰思維方式的創新[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5).
[12]楊婭輝.挖掘統戰文化資源 推進文化統戰工作[J].中國統一戰線,2013(6).
責任編輯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