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如此江南(2 / 2)

“是啊,這些當地的官府真是過分,克扣百姓的錢,不過我還聽那個大爺說,其實這堤壩年年修,年年補的最可怕的是沒什麼效果。”護衛繼續說著。

“不見效果?戶部可是每年都撥了銀子下來的,何謂不見效果?”聽到這,路南城的表情凝重了起來,直直的看向他。

“說是與當地的負責采辦的商人相互勾結,采來修堤壩的那些個材料都達不到鞏固堤壩的作用,官府和商人再中飽私囊,等洪水過了那隨意材料弄好的堤壩自然是又壞了,就繼續上報朝廷撥銀子下來。”

路南城一聽,將手中的茶盞狠狠的放在了桌案上,“好一個中飽私囊!看來這江南郡真是有不少的齷齪啊。”

沈媛聽了,心中也是極為不舒服的,想這官府從中克扣一些也就罷了,若是用那些個不能抵擋洪水的材料來修補了這堤壩,到時候受苦的還不是這些個老百姓啊,一想到會有不少人因此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心裏就止不住的苦笑。

“這才走了幾個地方,不是官官相護,就是官商勾結,還有欺壓百姓,我堂堂玄赤國怎麼就出了這樣一些個地方官,父母官,父母官說的是為民做主,他們倒好,就差生吃了這當地的百姓!”

昭華帝連連冷笑不止,吩咐繼續按定好的路線前往蘇州。

都說這蘇州啊,是“回眸難忘錦繡園,淺笑又憶煙雨巷。”這動人的小橋流水人家,那掩不住柔婉的絲竹吳音,在耳畔輕輕吟哦,是說不盡的萬千風情。

既然是入了這蘇州的地界,自然是要一邊暗訪一邊感受那小橋流水、絲竹吳音的,幾番轉下來發現,這蘇州還是不錯的,街頭巷尾間依稀可見叫賣的貨郎、跑鬧著的孩童、或是閑晃著的老人家。

到了這裏,幾人也不那麼急切了,仿佛身心都放鬆了許多,昭華帝頭一次來到這姑蘇,沈媛畢竟是曾在蘇杭待過那麼幾年的,雖然日子過的不太好,但也還是可以充當一下向導的,二人就如同一對民間的尋常夫婦一般,在這邊賞起景兒來。

既然是扮作了尋常的商人,也就同那些來江南進絲織品的商人住到了一起,這蘇州的客棧都是以園子的形勢或者普通的客棧住房來攬客的,於是,幾人就這樣住進了客商群聚的芭蕉園。

入園便是一副詩作,上書:雨驚詩夢來蕉葉,下書則是:風載書聲出藕花。這般書生詩意的園子一向是受那些個商人歡喜的,隻因這樣仿佛就沾染上了些許書卷氣息,這士農工商,可是規規矩矩層次分明的。

進去後,這一個大園子又分了四個小園,也不是沒有些個有錢客商包下一個大園,但畢竟幾人現在是以明察暗訪為主,過多的張揚總是不太好的,於是就徑直選了與人同用一個大園。

這芭蕉園裏倒也是應景的種著些芭蕉,風格也是和這邊的大多數的園子很是相似,隻不過都看那古人遊記,這蘇州可是有著千般的不重樣兒的園子的。

這大園裏有著大的院落,可以供客商待客或者相互交往的廳房,還有供客商賞玩的一些個花草怪石,四個小園又是有著自己風格的院落、房間,不可不讚歎這姑蘇真的是處處錦繡園。

昭華帝等人住進了這芭蕉園其中的蕉葉園,這園子分東、中、西、臥房四個部分,東部分布著鬆林草坪、竹屋曲水,中部主要是用來待客的,這一部分的景色也是極妙的,環水而建的亭堂,可謂是池廣樹茂,又多假山怪石,再看那西邊,可是回廊起伏,那水波間的倒影綽綽,多湖石、多樓台,可供賞聽絲竹吳語,臥房部分裝飾的也是極為舒適的。

整個蕉葉園雖不大,但期中該有的絕不少,該精致的絕不粗糙,真是麻雀雖小卻五髒俱全呐,也不怪那些個富商會熱衷於在這邊租個園子住下了。

花了幾天,那護衛明察暗訪也沒發現些什麼,想來這蘇州的縣令倒是個不錯的,治下沒有那些個破事。

這日,沈媛同那幾個小園子裏的家眷在大院中共同賞玩那塊怪石。

那風載園的夫人家裏邊老爺是個好奇山怪石的,所以對這些還頗有賞玩的方法,大家聚在一塊,也算是相互之間可以互相的交流交流,賞玩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