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勒泰草原的馴鷹人(1 / 2)

阿勒泰草原的哈薩克人馴養的鷹,隻有一種,名字叫金雕,盡管在天山南北馴鷹選擇的都是金雕,可阿勒泰的金雕和其他地方相比,有兩個不同之處,一個是阿勒泰的金雕,在兩個翅膀上各有一對稱的白羽毛。第二就是阿勒泰的金雕凶猛無比,連鵝喉羚都敢抓。

秋天在喀納斯景區采訪時,我見到了在神仙灣用金雕招攬遊客的努爾勒別克。經過詢問,才知道34歲的努爾勒別克,家在額爾齊斯河穀,是布爾津縣也格孜托別鄉阿黑圖別克村的牧民。每年冬季,是馴鷹狩獵的季節,我們相約冬天再見。

11月下旬,第一場雪剛過,我來到阿黑圖別克村努爾勒別克的家。遠遠地,就聽見金雕急切的叫聲。

當努爾勒別克將金雕從鷹房裏端出來後,我發現金雕居然比以前瘦了許多。努爾勒別克說,冬天要讓金雕抓獵物,必須要把金雕養瘦。

努爾勒別克介紹,自己的祖先就是馴鷹的高手,到他這已經好幾百年了。過去哈薩克族馴鷹的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巴依”(就是富人的意思),他們馴鷹是為了狩獵尋樂,在當時也是一種顯貴的象征。而另一種人是窮人,馴鷹狩獵是為了換取生活用品。努爾勒別克的祖祖輩輩都是牧民,因此這門手藝也就代代相傳了下來。

哈薩克人馴養的鷹,有兩種,一種是從小喂養的雛鷹,但鷹必須是母鷹,因為公鷹再馴也不抓獵物。雛鷹從一歲就開始訓練。馴鷹人要戴上一隻厚厚的皮手套,訓練鷹的飛起降落。先將一隻狐狸的嘴用繩子捆住,防止它在訓練的時候咬傷鷹,然後將狐狸後腿上的“髀什”(關節骨)卸掉,這樣,狐狸跑得比較慢。在訓練期間,減少給鷹的食物,讓鷹一直處於饑餓狀態,一個動作滿意了,才給點獎勵。直到鷹可以一爪抓住狐狸的尾部,一爪抓住狐狸的頭部,將狐狸狠狠按住的時候,就可以帶鷹到野外狩獵了。

另一種是成年的鷹,在馴養之前,將冰塊塞進鷹的嘴裏讓它含上,讓鷹一刻也不得睡覺。這樣持續整整一周以後,再讓鷹連續睡上三天三夜。努爾勒別克的解釋是,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讓鷹忘記過去。因為冰冷可以讓鷹大腦麻木,加上連續一周不讓鷹睡覺,一直到鷹筋疲力盡後,才讓鷹大睡一場。這樣一折騰,鷹在睡醒之後,就把以前的記憶全部忘記了。這個時候,馴鷹人才開始給鷹喂食,並逐步開始和鷹接觸,培養感情。之後抓來狐狸開始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一個月的訓練。

努爾勒別克的金雕今年剛剛五歲,是2004年在放牧時他發現的。當時這隻金雕的母親不知何故已經去世,窩裏隻剩下這隻嗷嗷待哺的小金雕。努爾勒別克在征得當地林業部門的允許後,將這隻快餓死的金雕抱回家進行喂養。後來,林業部門還專門給他辦理了收養證。

每當夏季來臨,努爾勒別克一家趕著牲畜轉場到喀納斯景區附近的夏牧場放牧,而努爾勒別克則托著鷹在景區景點上招攬遊客,讓遊客托著鷹照相,一個旅遊季節下來,有3萬多元的收入。鷹成了努爾勒別克一家的致富“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