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體育差生現象的發生機製及解決策略(2 / 2)

此外,即使大學生做出相同的行為,一部分人會比另外一部分人更容易被貼上標簽。也就是說,一個學生是否被貼上“差生”的標簽,不僅僅取決於其自身的學習表現,還取決於教師對其行為的反應,而這種反應是建立在教學雙方已有經驗基礎上的。同時,給學生貼標簽是造成其從潛在“差生”走向真正“差生”的催化劑。因為,個體一旦被貼上“體育差生”的標簽,標簽會成為其最有力的身份象征,其周圍的人就會在標簽的影響下,以非常規方式對待當事人,例如,運動會再也不會有人找他( 她)報名,也沒有人在乎他( 她) 指導比賽的意見,其他人的反應,又促進了“體育差生”升級的可能性,即標簽效應從初級、次級、到習慣性行為的過程。所以說,對體育學習中暫時表現不佳的學生而言,被人為貼上標簽是很殘酷的事情,因為,這裏的表現不佳,很可能就是因為該生在不適宜的時間做了貼標簽者認為不適宜的事,每一名學生都應當是一個具有無限發展潛力的個體,每個人的與眾不同正是其可塑性的體現,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慎用自己對學生的評價。

4.幹預策略

(1)盡可能避免給大學生貼標簽。基於上述分析,體育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重新定義過程使那些被認為是“體育差生”的人恢複為“正常人”。因為根據標簽理論,多數的大學生成為真正的差生之時,身上的標簽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體育學習中的“差生”標簽也是如此,因為標簽,他們被同伴孤立; 因為標簽,他們被同伴的有色眼鏡看待; 因為標簽,他們在學業上陷入了困境。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給與大學生體育學習中更多的理解、尊重、鼓勵和關愛,使他們遠離“差生”的魔咒。

(2)強化大學生體育學習中的成功體驗。利用體育教學中的有利因素,通過多方式強化大學生體育學習中的成功體驗。根據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行為的成功能夠保證並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而反複的失敗則會削弱自我效能感。因此,體育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創設使學生能體驗成功的情境,激發所謂的“體育差生”的自我效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參與意識。

(3)采用多元評價使大學生發現自我。采取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據此發現並及時表揚大學生體育學習中的閃光之處。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人類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它由多種相對獨立的成分構成,個體可能有一種或幾種比較突出,另外幾方麵中等,還有個別方麵存在困難。所以,人與人之間就出現了差異。但是,教育工作者應該利用這種差異,嚐試在多種智力因素上建構多級、多層的評價體係。這樣,大學生在擅長的體育領域會激起較高的信心,進而爭取優秀,而在不擅長的領域,也不會因失敗而引發心理問題,進而使大學生發現自我。(作者單位:海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Nelson J M,Harwood H。 Leaming disabilities and anxiety: A meta -analysis[J]。 Journal of Leaming Disabilities,2011,44( 1) : 3 - 17。

[2]俞國良。 學習不良: 一個有待拓展和深化的研究領域[J]。 心理科學進展,2005,13( 5) :545 -546。

[3]夏崢嶸。 切莫隨意給學生貼標簽[J]。 思想理論教育,2010,( 20) :73 -74。

[4]楊連友。 芻論學校教育中的”標簽效應”[J]。 當代教育科學,2005,( 13) : 54 - 55。

[5]汪夢姍。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答方式差異簡析---基於課堂標簽效應的問題研究[J]。 當代教育科學,2012,( 24) :23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