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城麗江,心安之處是吾鄉(1 / 1)

自公元1382年麗江府落成,麗江便成為今日之融合藏族、漢族及納西族的特色古鎮。行走在古鎮中,隨處可領略到藏族人如火的熱情和納西民族淳樸歸真的裝束與習俗。

或許納西人世代與麗江為臨的緣故,沾染了秀水的悠閑與隨性,對於他們而言,溫飽固然重要,但生活以快樂為大。他們甚少聲嘶力竭地招攬生意,不是串門聊天,便是窩在自家店中伏身閱讀。因了他們的淡定,遊客便也多了分從容,買與不買在於眼緣,絕無高壓下消費旋即後悔之事。

陶淵明在《飲酒詩》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麗江是避世的好去處。與眾多國際化的“不夜城”相比,麗江缺少眼淚、抑鬱、壓力,甚至痛苦。它像一朵盛放於暗夜的薔薇,美到讓人心醉。晨曦初露時,流水聲,濯衣聲,鳥語伴著花香催人蘇醒;天幕泛黑之際,古城早早陷入沉睡。你可以枕著蟬聲入睡,也可以在燭光搖曳的酒吧間品一支西藏幹紅,清醒或宿醉,皆不是為消愁,隻為純粹的開心。

若是嫌聽水聲、觀星月的生活過於疏懶,花20元租一輛山地車往來麗江與束河古鎮,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在一個日光如織的早晨,從麗江騎車趕往束河,沿路不僅有簡樸的平房,也可見歐陸風情的別墅群。每當有風過耳,沿路兩旁的行道樹,會發出婆娑的聲響。讓人想起在山野間嬉戲的童年,且聽風吟,無拘無束。

倘若騎車遊古城隻能暫且忘卻煩憂,騎馬走“茶馬古道”便真正教人知足感恩。從麗江出發前往玉龍雪馬場的一霎,便已踏上清順治18年運輸商品的“滇藏道”。沿山雖有秀麗的植被,卻不乏密布的荊棘,還有令人呼吸困難的高海拔,甚至是隱沒著數種凶猛的野獸。若問疾步快走的馬夫是否辛苦,他們會咧著幹裂的嘴唇開懷笑道:“生活嘛,誰不辛苦?”麗江之外,都市人的苦累或許各有不同;麗江之中,居民的釋懷看淡卻不盡相同。

既然沒有不辛苦的生活,何不快樂度之?既然沒有偏遠之地,何不放心靈遠行?比如,行走一趟麗江。

繁華盛世,倘若要耗費時利才能找到心靈的烏托邦,我會選擇隱於繁華的麗江。哪怕車馬喧騰,但求心安是吾鄉。

(編輯/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