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諫聖人服食丹藥疏》(2 / 2)

太醫令輕歎言道:“不瞞後,今日微臣剛進入太醫署,便在自己的公事房長案上現了這隻木匣,也不知是何人放入其中。”

聞言,武後眉頭大皺:“如此來,這些丹藥也算來路不明了?”

太醫令點了點頭,繃著老臉開口道:“臣曾仔細比對過前次劉道合所寫藥材之字,正與匣內藥方字跡相同,是為同一人所寫,而這九枚丹藥也與陛下服用的丹藥色澤成份一致,應該是出於同一鼎爐之內。”

“奇怪,木匣又不會自己長腳,怎會無言無故出現在太醫署內?”武後俏臉上露出了凝重之色,似自言自語,又似詢問太醫令。

太醫令回答道:“依臣猜想,置放木匣的神秘人應是暗中現了劉道合所煉丹藥存在問題,才用這種方式告訴太醫,另外木匣內除了丹藥和藥方外,還有一封紙箋。”

“哦,紙箋上寫的什麼,快拿給朕看看。”武後頓時來了興趣。

太醫令猶豫了一下,方從懷中掏出一張折疊整齊的紙箋,言道:“紙箋文字題目名為諫聖人服食丹藥疏,請聖人後過目。”

聞言,高宗和武後同時一愣,麵麵相覷,神情都有些難看。

所謂諫疏,是為臣子對帝王過失提出的規勸之見,顯然揭穿劉道合罪行的神秘人不滿高宗服食丹藥,用這封諫疏提出規勸之言。

武後接過內侍遞來的紙箋,展開剛看得一眼,美目登時一亮,笑言道:“好一篇諫聖人服食丹藥疏書,此人當真賊滑。”

高宗聽得不明不白,問道:“不知有何賊滑之處?”

武後膝行靠近高宗而坐,將紙箋攤在了禦案上,指著上麵的文字言道:“此人擔心被人識破筆跡,故全疏皆用不同字體,不同風格成書,聖人請看,寥寥百餘字,竟然有隸書、草篆、楷書、草書、狂草、行書諸多字體包羅其中,且每種字體看似都有不錯的功力,實在難得可貴,由此可見,此人必定是一個擅長書法的高人。”

高宗皇帝捋須點頭,待到細看諫疏內容,一行行大字頓如耳光般狠狠地扇在了他的臉上:諫聖人服食丹藥疏,臣聞舉國之要,在子安健。昔秦皇鯨吞六國開疆裂土,虎視何雄哉!然千古一帝迷信長生不老之術,被徐福之流戲弄於鼓掌之間,淪為青史笑柄,其後又有漢武帝劉徹,崇信方士妄想長生,以至於釀成巫蠱之禍,痛失太子悔不當初。今日聖人坐擁四海,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四夷膽戰心驚俯稱臣,其功堪比秦皇漢武,倘若一味迷信丹藥神效,難免步入前者後路,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望聖人以百姓為重,以下為重,丟棄丹藥固本強身,善養鬆喬之壽,臣願聖人熟計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