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樂外交
邊緣趣味
作者:李肇星
尼克鬆要當店小二
1989年10月,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我陪同尼克鬆坐火車從杭州到上海,在車上我們倆天南海北聊得很愉快。
尼克鬆不知道是從中國電影還是書本裏了解到,中國過去把服務員叫“跑堂的”或“店小二”,白毛巾搭在肩膀上,給人端茶倒水,嘴裏吆喝著“樓上請”,就像老舍《茶館》裏演的那樣。
那天,尼克鬆興致很高,快八十的老頭兒突然萌發童心,笑著對我說:“李先生,我想當一回店小二。”我不想打擊他的積極性,便同意和他配合。
就這樣,尼克鬆找了塊白毛巾搭在肩上,一手提著水壺,一手拿著茶杯,走到我麵前,點頭哈腰,客氣地說:“先生,請喝水。”我連忙說“謝謝”。然後,他又去為下一位中方陪同人員送水。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享受”總統當服務員的待遇。我喜歡尼克鬆平易近人的態度和童心未泯的心態,更欽佩他為發展中美關係所做的一切。
基辛格的幽默
2009年底,基辛格來北京參加中國人民外交學會舉辦的中美關係研討會。見到我時,基辛格來了點兒幽默。他說:“李先生,你看我的眼睛。我有隻眼睛動過手術,現在看不見了。”我安慰他說:“是嗎?我怎麼看不出來?說明你手術做得很成功。”他說:“是的,手術的效果很好。我現在隻有一隻眼睛能看清東西,卻得到兩個意想不到的收獲。一是書法有改進,原來我的字隻有我的秘書克裏斯能認識,現在大家都能認識了。二是現在精力更集中,看問題更準確了。”我忙笑著說:“那恭喜你了。”
2011年,基辛格帶著他的新著《論中國》來北京。當他把這本六百多頁的英文書贈給我時,不無調侃地說:“李,這本書的作者並不偉大,但你要是能看完它,一定會成為偉大的讀者。”
美國人大多坦誠、直率。和美國人打交道不能假客氣,如果我說一定會讀完你的大作之類的客氣話,基辛格也不會相信,不如實話實說。我笑著說:“我恐怕難以從頭到尾讀完,但會仔細閱讀我關注的部分,爭取當半個或四分之一個‘偉大讀者’。”這位“偉大的作者”聽了很高興,說他也是忙裏偷閑,有選擇地讀書。
奧爾布賴特:14條領帶和1條裙子
1993年至1995年,我擔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當時的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是奧爾布賴特,她是安理會15個代表中唯一的女性。奧爾布賴特在一篇文章中風趣地寫道:那一屆安理會由14條領帶和1條裙子組成。
那個時候,索馬裏發生內戰,安理會多數國家主張聯合國不要幹預。美國不同意,硬是推動安理會同意派兵。最後,克林頓政府向索馬裏派了兵,挺一派、打一派。
沒過多久,被美國人打擊的一派占了上風,與美國大兵打起巷戰。在一次戰鬥中,一下子打死了18名美軍士兵,還拖著他們的屍體遊街示眾。美國老百姓從電視上看到這些畫麵十分震驚,向政府施加了強大壓力。克林頓頂不住了,決定從索馬裏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