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前進30公裏等故事四則
競爭時代
每天前進30公裏
□王興
哲理的故事:
在1911年12月之前,沒有哪個地球人到達過南極點。所以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偉大的探險者、所有最具有探險精神及有此夢想的人最想做到的事情。
挪威的阿蒙森團隊和英國的科斯特團隊共同競爭這一榮譽,都想率先完成這一壯舉。阿蒙森團隊有5個人,斯科特團隊有17人,他們都差不多從1911年10月在南極圈的外圍做好了準備,準備進行衝刺。結果卻很令人吃驚,看似人員較少、實力一般的阿蒙森團隊在兩個多月後,也就是1911年12月15日,率先到達了南極點,插上了挪威國旗,並最終安全返回。反觀斯科特團隊雖然出發時間差不多,而且人數占優,但卻晚到了一個多月,因為晚到,回去的路上天氣很差,不斷有人掉隊,最後竟然沒有一個人生還。
有人後來分析兩隊的差異,除了在物資準備方麵有所不同,阿蒙森團隊的成功經驗,最後可以總結成為一句話:“不管天氣好壞,每天堅持前進30公裏。”在一個極限環境裏,你要做到“最好”,最重要的是,你要做到可持續的“很好”。
相反,從斯科特團隊的日誌來看,他們是一個隨心所欲的團隊,天氣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一天走四五十公裏甚至六十公裏,但是天氣不好的時候,他們就睡在帳篷裏,吃點東西,詛咒壞運氣,等著天轉晴再前進。
可以說不管天氣好壞,不管容易與否,是否堅持每天前進30公裏,這是兩支團隊本質的區別。
故事的哲理:
給自己一個真正的戰略目標,並且詳細製定實現計劃,每一步腳踏實地地走,是所有創業者和管理者想要完成“願景”的必經之路。
減少一隻香煙
□睿雪
哲理的故事:
1980年代,德國經曆了數次通貨膨脹之後,一位叫沃爾夫岡的煙草商發現:原來賣4.2馬克一盒的萬寶路香煙已經無利可圖,他曾想過提高煙草的零售價,但又怕顧客一時難以接受。就在沃爾夫岡為這個問題一籌莫展之時,他偶爾逛商店,偷聽到了兩個主婦的談話。同樣的兩組茶杯,沃爾夫岡發現,在價格和數量這兩個問題上,兩位主婦似乎更願意買數量少但價格低的商品。以此類推,如果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直接減少萬寶路的包裝數量,消費者是不是也更容易接受呢?
沃爾夫岡聯係了煙草生產廠家,希望他們把萬寶路的包裝數量由原來的20支裝改成19支裝,此外沃爾夫岡還特別囑咐廠家,在香煙的外包裝上注明這樣一些字:吸煙有害健康,本包裝采用獨特的19支裝,為您減去“1支”負擔。
果然,19支裝的萬寶路上市後,不但沒有引起消費者的不滿,許多煙民還說改得不錯,因為他們在無形當中,少抽了許多煙。而對沃爾夫岡來說,減少一支煙之後,他的利潤又恢複到原樣。而隨後經典的19支裝,竟然成為了萬寶路香煙的一大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