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挑戰不等同於安全威脅。美國將迅速崛起的中國視為重大戰略挑戰,但對美國安全構成主要現實威脅的還是恐怖主義。隻要其背後所蘊含的廣義的政治性對立沒有達成和解態勢,恐怖主義的威脅還會長期存在。美國是一個高度現代化而開放的社會,安全上有非常脆弱的一麵,這也正是極端反美勢力尋機下手之處,美國不得不全力以赴來防範這一安全上的最大直接威脅。
轉型中的特點與對華戰略
美國外交的調整或轉型可能要持續相當一段時期。在這個轉型時期,首先它政治上的矛盾性或兩麵性非常明顯,更多的矛盾性產生於形勢的急劇變化和關係的複雜性,我們可以不斷看到美國政府外交政策上的明顯搖擺。其次,這也意味著美國在此期間的政策具有更大的可塑性,並且還有多方麵的不確定性,因為不但美國在轉變當中,它的對手也在變化當中。所以這是一種互動進程,它的演進方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決策的方向。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特別關心的是美對華關係。中國提出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主張,美國在猶豫了一段時間後表示接受這個提法,但雙方在其含義的解讀上仍有明顯的分歧,隻能求同存異。可以做這樣幾點理解:美國明確地表示接受一個崛起的中國,但是要求中國按照“國際規則”、“在現行國際體製”框架內行事。這意味著美國的態度還可能有變化,取決於中國今後對外行事的方式究竟如何,是否被美國認為能夠按規矩辦事。美國還要觀察中國的走向,含義是中國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麵的發展變化必然會延伸或影響到外交領域。
美國一再強調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希望中美之間進行“非零和的”、“健康的”競爭,尤其要努力避免導致對抗。與此同時,美國毫不含糊地做著幾件事:一是將對華軍事和安全防範作為首要舉措,也就是它所講的“對衝”,準備應對最壞情況的發生。二是加強對中國的威懾力,目的是警示中國不要采取美國所謂的“冒險行為”。當然,這種“對衝”和“威懾”中的重要內容就是加強在亞太的軍事存在、同盟國的力量,以及與同盟國的合作機製與協同能力,同時建立更廣泛而密切的夥伴關係。三是加強與我對話和溝通,建立危機管控機製,最主要的目的是增進雙方之間的了解,防止誤判,以及有助於妥善應對重大突發事件。
(摘自《世界知識》)